都市工业回归荔湾,广州中心城区更具“实”力

作者 郎慧 2025-11-24 09:38

熙熙攘攘的陈家祠商圈,不仅是来穗旅游的必打卡地,也带火了一街之隔的1906产业园。这个以橙色为主题色调的活力园区,让老城市新活力有了最直观的画面。开园3年来,1906园区承接了一家家科创、文创企业落户,目前,园区出租率超九成,给西关片区带来全新的城市界面。

自启动产业载体3年行动计划以来,广州市荔湾区高效盘点利用新老工业用地,在南北片区以城市更新、都市工业载体建设等方式,打造出一个个配套成熟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的成功打造进一步促进荔湾区“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让这片近现代广州的“工业摇篮”,再度拥抱都市工业加速回归。

11月24日,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大会在荔湾召开,全新的产业载体延续着民族工业的辉煌,也孕育着新生代科创产业的壮大。聚“荔”百千万,激活新动能。荔湾区以高标准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推动产业向实、向新、向上集聚发展。

载体先行

全面建设600万平方米优质载体

截至今年10月下旬,荔湾区已批试点的西塱村、海中村、葵蓬村等三个村镇工业集聚区已全部完成规划优化工作,荔湾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进入全面提速、重点攻坚的关键阶段,也彰显了该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上述规划实施后,预计总共可提供40.32公顷产业用地和1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重点布局“激光与增材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集“科创研发+生产智造+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广佛先进智造示范园区,实现低效用地盘活、促进土地集约高效使用、产业集聚发展等目标。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空间一直是荔湾的痛点,这里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近现代广州工业发源地之一,更培育了广药、工控、立白、唯品会、名创优品、大参林等一众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然而,荔湾也一度因空间不足等原因,承受了痛失企业总部的阵痛,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曾经这片企业总部的诞生地,自嘲为总部的“孵化地”。

在“百千万工程”统领下,近年来,荔湾全面盘活城市工业用地,开发新型产业用地,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产业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到2026年建成或在建6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载体(包括200万平方米高标准工业厂房、200万平方米高端商务办公空间、100万平方米高端商业载体,改造升级100万平方米老旧物业)。

荔湾区深刻领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广州率先探索存量时代的城市再开发路径。综合运用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留用地开发、“工改工”厂房升级、老旧物业提质等渠道,多管齐下向存量要增量,为留住老企业、招引大企业、孵化新企业拓展空间。

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荔湾以滚动开发的良性循环,理性平衡资金、土地、招商等全链条开发环节,既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难题,也为广州留下了民族工业百年发展的工业遗迹,让每一代创业者、守业者、决策者,感受到这份繁荣的来之不易。

荔湾区虽受面积所限,但其产业发展的潜力无限。在这里,产业载体空间分布广、配套全、形态多、价格优——珠江钢琴创梦园、广州发电厂、广能发、1906产业园等一批老旧厂房华丽蝶变,荔湾探索“微改造+功能转换”路径,将现代产业装入工业遗存,同时打造新旧融合文旅新地标。

不仅如此,通过重新规划土地用途,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增加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进一步改善片区整体环境和通达性,提升城市风貌品质,重塑片区空间价值,荔湾打造了岭南V谷、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东泽智汇园、创金中心、珠江钢琴文化科技产业大楼等一批批高端现代产业园区。

产业导航

“1283”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进入2025年,“产业”是省市区高质量发展的高频热词,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产业是引领广州冲刺下一个五年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下,荔湾结合区情实际,积极谋划了“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图谱,从特色产业保育、优势产业扩容,到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加速现代都市工业回巢,让广州中心城区更具“实”力。

在“1283”产业图谱中,激光与增材制造作为荔湾特色优势产业,属于该区6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近年来荔湾发展最快的现代产业之一。11月24日,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大会暨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承载区推介活动上,荔湾区3D打印创新展厅正式亮相,集中呈现“材料—设备—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图景,汇聚全国3D打印领域先锋力量。

会场上,广州工控、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小鹏汽车、唯品会、名创优品、立白集团、大参林、骆驼集团等企业代表,围绕技术、资源、场景与增材制造企业展开洽谈对接,供需信息在交流中快速匹配,这正是荔湾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的生动现场。

“从精密金属打印、工业级设备、航空航天构件,到生物医疗、消费电子、个性化文创产品等多元应用场景,都能在激光与增材制造园区看到,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感知他们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荔湾发展集团董事长刘昱介绍,集团与荔源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出资组建了广州市荔湾区创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资约3亿元,专注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聚集区。

目前,荔湾区已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及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专项基金。“我们将以产业园为支点,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政策-基金-人才-服务’全链条生态,打造全国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荔湾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招引3D打印消费级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向百亿级迈进。

聚焦“一产业一平台一赛道一空间”框架,依托广州市未来增材制造研究院,荔湾区深耕消费级3D打印装备、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应用端赛道,建设集研发设计、中试转化、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实现从“省级特色”到“国家级集群”的跨越发展。

在“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导航”下,荔湾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动能,引领广州中心城区产业向“实”发展、向“新”布局、向“上”聚集。从品牌培育强区,到人才集聚城区,从工业“制造”到智能“智造”,荔湾在广州工业迭代发展的每一步踏浪前行,引领激光与增材产业新浪潮。

【展望】

筑巢引凤,从“星星之火”聚集“燎原之势”

为加速筑巢引凤,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引入高端人才和实力企业,荔湾区首次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团队,共建广州市未来增材制造研究院,目前已完成核心团队组建,科研成果正加速转化。

同时,产业园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增材制造领域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站,积极对接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完善产业创新链提供平台支撑、人才储备。

自产业园区建设以来,荔湾区积极奔赴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等地开展招商,参加6个国际专业展会,累计对接超50个产业项目。目前已在园区落地瑞通增材、科帕电子、国志激光、高能数造、广州市未来增材制造研究院等13个优质项目。

截至去年,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成功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已集聚产业链企业6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占全市同类企业数量一半以上,覆盖材料、核心器件、装备制造及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从重点企业的“星星之火”到链式聚集的“燎原之势”,荔湾特色产业建设成势见效,以东沙、海龙围、中南为核心片区成功获批省级产业园,建成挂牌广州市首个省级产业园。谋划建设15个重点产业载体,用地面积104万平方米,预计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产业筑巢引凤,荔湾以重点产业平台势能,吸引人才纷至沓来,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有序实施产业人才开发项目。密切联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产业发展链接高端人才与技术资源。现已获得市级产业人才开发项目资金支持,以院士团队为龙头,全要素、多层次、分阶段培育产业人才。

【数读】

荔湾区产业载体建设、工业发展主要成效

累计收储区级储备地块16宗,完成出让地块29宗,释放建设空间324万平方米;

力争到2026年,开发留用地项目31个,建设高质量产业载体130万平方米;

目前已完成33个项目、超58万平方米老旧物业改造,累计引进社会资本超13亿元;

2022—2024年全区建成产业载体项目49个,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2025年,继续推进56个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建筑面积544.13万平方米;

2024年,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规模近60亿元,同比增长8%,成功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5年前三季度,荔湾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排名全市第4;工业技改投资增速71.6%,排名全市第1。

南方+记者 郎慧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