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这场人居盛会后,中山“含金量”藏不住了

作者 陈少宏;叶志文 2025-11-28 19:07

中山人居品质,迎来一次重要检验。

11月28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在中山举办,广东省住建部门代表、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大湾区城市100多名房地产上下游企业、智库机构、中介机构代表,中山市、镇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现场,聚焦大湾区楼市走向与“好房子”建设蓝图,并发布大湾区“好房子”标杆案例、发展报告、线上地图等一系列重磅成果。

11月28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在中山举办。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11月28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在中山举办。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如此盛会,为何选址中山?中山为何又被各方频频点名?从这场交流会,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人居之城”?

购房性价比“独一档”:房价收入比全省最低

“中山市的房价收入比只有5.8,这让我有点吃惊。”

这句话,成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交流会演讲的开场白。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正在演讲。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正在演讲。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根据南方+客户端此前发布的数据,中山市房价收入比约5.84,在广东全省21市中最低。这意味着,现阶段的中山,是广东全省购房负担最轻的城市,没有之一。如果购房者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快速“上车”,中山无疑是“天选之地”。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彭荣辉在交流会中言简意赅地提道:“‘好房子’一定是‘买得起、住得好’。”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中山以“独一档”的性价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购房者。

“买得起”与“住得好”,是购房性价比的一体两面。如果说“买得起”是房地产市场客观发展规律使然,那么“住得好”则是中山传承数十年的一种城市品质。

1997年,中山成为全国最早拿下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的一批城市之一。近三十年来,中山接连获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宜居”已成为中山最深入人心的城市名片。

1997年,中山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7年,中山获联合国“人居奖”。

2025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中山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在全省首创“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为新建及既有住宅小区提供全周期技术规范,有18项指标高于国标,23项要求填补空白,树立“好房子”建设新标杆。

可以说,中山对人居品质的执着,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山楼市则以“独一档”的性价比呈现市场韧性:据统计,2025年1—10月,中山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排名珠三角前列。

“从2024年开始,中山应该是大湾区吸引最多港澳购房者的城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进入2025年,大湾区楼市已初步呈现止跌回稳的态势,中山新房交易量已基本构筑底部,显示出市场逐渐稳定的迹象。

融合中的时代样本:港澳购房者占比超20%

能够成为如此盛会的举办地,中山的优势不只有购房性价比,更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此前召开的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活动落户中山,也源于中山典型的“融合”特性。

一方面,中山正处于从“宜居之城”到“大湾区枢纽”的价值重塑期,是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城市。

2024年,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山区位优势发生根本性改变,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人”来此置业、安居。数据统计,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港澳居民在中山购房群体中占比超过20%。

在这一方面,位于中山东部、南部的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反馈尤为突出。

在此前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组建大湾区“好房子”深调研团队开展系列走访时,中山南部的三乡镇、坦洲镇多个楼盘销售人员透露,六七成购房者为港澳人士;中山东部翠亨新区的多个楼盘,则深受跨海而来的深圳客的青睐,甚至形成了一些小型的深圳人社区,深圳工作、中山安居成为常态。

中山东部翠亨新区的多个楼盘深受深圳客青睐。图为位于翠亨新区的万科深业湾中新城·原墅项目。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东部翠亨新区的多个楼盘深受深圳客青睐。图为位于翠亨新区的万科深业湾中新城·原墅项目。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同时也是港澳人士内地养老的首选地之一。香港特区立法会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过去10年间,定居广东省的65岁及以上香港长者总数急增40.5%至2024年年中的9.96万人。其中,中山是香港长者跨境养老首选的五个内地城市之一。

各类购房人群跨市甚至跨境而来,意味着中山在人居层面已然成为“大湾区人”的共识之选。

另一方面,中山实践体现了工业城市“好房子”与“好城市”深度融合的样本意义。

作为老牌制造名城,中山骨子里都是对产品品质的精细追求。这一理念被运用于建设“好房子”时,则体现在对整座城市品质设计的精雕细琢上。

《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便是对该理念的集中体现——18项指标高于国标,23项要求填补空白。例如,楼板厚度的国家规范是不小于100毫米,《指引》则提升到不小于120毫米;国家规范要求“卧室分户墙隔声≥50dB”,《指引》在此基础上,额外要求“电梯井、水泵房不邻卧室”“上层卫生间排水噪声≤33dB”,细化设备机房避让距离与排水噪声限值。

从大湾区尺度的区域融合发展,到城市层面的人居理念融通,中山已成为检验大湾区“好房子”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再树人居典范:中山“未来式”应该什么样?

从今年3月“好房子”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后续《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建设“好房子”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一系列里程碑事件都在说明:

我国住房建设彻底告别粗放扩张模式,进入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准则的品质革命新时期。

我国住房建设彻底告别粗放扩张模式,进入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准则的品质革命新时期。图为中山市航拍。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我国住房建设彻底告别粗放扩张模式,进入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准则的品质革命新时期。图为中山市航拍。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这一新时期,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好房子”?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怎样的“好房子”?面对这一时代之问,作为本次交流会举办地的中山,其人居“未来式”又该是什么样的?

“中山让我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房地产的发展潜力。”徐洪才指出,深中通道通车,让中山从珠江口西岸的节点城市跃升为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中山成为连接大湾区三大极点的关键纽带,区位能级大幅提升。中山可借助深中同城化趋势,推进深中产业协同发展,承接高端资源外溢,深化改革试点,优化要素配置,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体化合作枢纽。

“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最适宜打造的就是‘后花园’。”对于中山未来楼市的发展路径,李宇嘉建议,中山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将这些优势与全域旅游、康养休闲度假、产城融合等新兴领域深度结合,在商品房项目中实现错位发展。他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特色化社区,并通过优质的社群运营和精细化服务,构建起具有广泛认可度的“好房子”本地IP。

“如果大家选择中山的好房子,那一定是你追求美好生活的极佳选择。”彭荣辉表示,未来中山的“好房子”不仅要能满足生存需要,还要体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当地“好房子”始终以“居住舒适”为核心特质。同时,中山愿向海外侨胞宣传发展机遇,吸引侨胞回到中山置业创业;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年轻人扎根,在中山实现美好生活。

一场人居盛会如同一扇人居窗口,让人们看见了中山“买得起、住得好”的扎实底色与未来潜力。如此“含金量”,自然藏不住。随着全国房地产发展模式的持续调整,中山的“含金量”,或许还会继续提升。

采写:南方+记者 陈少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钟城建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