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的汕头,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作者 蔡沚彦;张伟炜 2025-02-05 09:20

近日,汕头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汕头经济运行简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67.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0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18.53亿元。

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民间投资、制造业民间投资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汕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背后,是制造业向上发展的韧劲、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的底气、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的潜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汕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产业向新向上向智向绿是汕头迎头赶上的必由之路。

2月5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汇聚党委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广东连续第3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汕头将坚定信心、步调一致,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制造业加“数”向“新”

今年1月,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全面启动总投资17.8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总投资9.93亿元的中试基地及产业平台项目建设,19家企业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超60亿元,为汕头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成形注入动能。

这是汕头加快推进“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的一个缩影。以园区平台为载体,汕头产业发展“协奏曲”铿锵有声。

汕头向新。南方+ 张伟炜 拍摄

汕头向新。南方+ 张伟炜 拍摄

聚焦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汕头去年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9%19.6%,两项数据均连续1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从这份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当家”在汕头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新能源乘风起势,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六自由度动力学加载装置、海上风电培训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四个一体化”产业园投产。新一代电子信息聚数联侨,华侨试验区开通全国首个跨境专用通道试点,服务600家企业,全市跨境数字经济产值同比增长7倍。新材料、大健康潜能释放,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启用,SK聚酯等项目建成投产。

作为汕头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之一,1月22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今年医疗器械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

不破则出局,小进即落伍。新兴产业欣欣向荣,传统优势产业积蓄的动能同样强劲。

纺织服装、玩具创意“新”潮澎湃,国际纺织城、纺织大厦交付使用,玩具创意智造基地(万洋众创城)一期顺利封顶、二期动工建设,潮南内衣家居服、澄海玩具创意入选2024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制造业加速转型。

制造业加速转型。

放眼未来,汕头始终秉持着“喜新”不“厌旧”的发展理念,既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抢占技术高地,也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共融共生。

“工”的本底更加扎实,“贸”的潜力也在逐步释放。过去一年,汕头举办服博会、玩博会、中数大会、世界潮汕菜大会等展会33场,签约金额超300亿元;阿里巴巴、希音(汕头)选品中心落户汕头;汕头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全市快递业务量位列全国第8。

短短几年内,汕头会展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国会展名城40强”,同时带动酒店、旅游、餐饮等关联行业呈现火热态势,让文旅经济持续升温。每逢节假日,小公园、南澳岛等网红景点人气火爆;海岛游、乡村游等新兴文旅体验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增长,并入选“网红城市”潜力榜十强,文旅产业已然成为汕头经济的全新增长点。

如何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汕头特别提及,要以粤东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推进“轨道站点+商住综合体”TOD开发模式,高标准建设辐射粤东、面向全国的“长平路—时代广场核心商圈”,大力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等模式,推动“买全球卖全球”。

英歌舞跳进小公园。

英歌舞跳进小公园。

县域特色产业加力提速

产业的转型升级、商贸的繁荣兴旺,必然与城市环境、城市格局的优化提升同步。当前,汕头集中力量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努力把城乡发展不均衡“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不管过不过节,汕头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明星产品——狮头鹅。如何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大文章?这只“鹅”有话要说。

据初步统计,2024年汕头澄海区狮头鹅年销售量预计达1000万只,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亿元。过去一年,汕头获批创建狮头鹅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打造百亿澄海狮头鹅产业链为目标,持续擦亮“世界鹅王之乡”金字招牌。

在汕头,出圈的不仅只有狮头鹅。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南澳紫菜等“汕字号”做大做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至6家,带动农民收入不断提升,更有一批“潮”味土特产开发成预制菜并向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创新推出40款方便粉(粿条)。

稻田连片,满眼金黄;房屋齐整,错落有致;村貌洁净,村民喜笑颜开……走进汕头多个首批典型镇,一幅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

推动城乡风貌蝶变,汕头串点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等成效显著。完成“县镇村”绿化全年任务的170%,投入1.75亿元乡村绿化资金、69万株新植苗木,打造超250个主题林。

奋战“百千万工程”,汕头还凝聚多元发展合力,深化“1+7+7”深汕园区共建体系,“双百行动”、建筑业央企助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持续加速推进,“百千万·桑梓情”公益行动募款超8亿元。

一座城市的发展能级提升,不仅体现在内部资源整合、环境和面貌的升级,更体现在对外的联系、在宏观区域中的站位,尤其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之下。

汕头国际会展中心。

汕头国际会展中心。

以交通“破圈”。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开进中心城区,新汕头高铁站建成启用,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正式通车,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汕汕铁路全面铺开建设,加快构建汕潮揭地区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

以创新“破关”。发挥国家高新区、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策源地作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汕头科学城,办好“南澳科学会议”、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等活动。

以改革“破阵”。把2025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高标准筹备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聚焦政治生态、企业环境、政务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机遇,汕头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规则机制、科技攻关、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快融湾进程,实现“乡情”与“商机”的有效对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汕头高质量发展。

侨资侨力热潮涌动抢开新局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拥有500多万名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汕头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广大潮汕籍华侨华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汕头实践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

去年11月18日至20日,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潮商大会首次在汕头同时同城举办,成为迄今为止参加社团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强、来源地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全球潮人盛会。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这次全球潮人盛会让海外乡亲亲身感受特区新面貌、侨乡新气象,更激发了海内外乡亲投资汕头、投资广东、投资中国的信心决心,实现了“侨”与“乡”的双向奔赴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汕头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依托广大海外侨胞与家乡的紧密联系,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从1984年爱国侨领谢国民在汕头投资第一家外资企业至今,汕头已吸引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000多家,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款物总值人民币逾百亿元。

如今,利用“侨乡”这一独特优势,汕头更是大抓聚侨联侨引侨利侨,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两大盛会余温尤热。

两大盛会余温尤热。

在“聚侨”方面,汕头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聚侨”工作格局。同时,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和侨梦苑,规划建设华侨产业园,打造数字潮汕家园、侨胞之家等平台,为聚侨力、汇侨智搭建了优质平台。

“联侨”工作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汕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连续两年由市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东南亚主要侨居国,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吸引了2800多名重要侨领、知名潮商相聚汕头,共谋发展。此外,汕头还启动了小公园“番客街”等项目建设,点燃华侨与侨乡万里同心的浓浓激情。

在“引侨”落地机制方面,汕头搭建了乡亲资源库,梳理了项目需求345条,已落地项目38个。同时,明确了资金“捐管投用”全流程,建立“一项目一专员”跟进服务机制,增强了项目的服务保障。2024年以来,已发动各界力量捐资修建学校、路桥河道等超过100批次,促成“造血型”项目和意向投资168个、近300亿元。

此外,汕头在“利侨”方面也推出了相应机制,全力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设立华侨华人专用政务服务通道和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等,不断健全为侨服务体系。同时,在数字联侨平台“潮汕家园”开辟“百千万·桑梓情”芳名榜,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

“两大盛会”华章虽已落幕,但侨的故事还在延续。汕头强调,要释放“两大盛会”乘数效应,聚焦筑牢“根魂梦”、共架“合作桥”、画好“同心圆”精准发力,最大限度团结广大潮籍华侨华人融入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侨力量”。

春风又绿南海之滨。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指引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汕头将继续锐意进取、抢开新局,动员全市上下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