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作为典型县代表,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在会上发言,介绍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两年来,阳西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改革赋能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效。
这是阳西第二次作为典型县代表,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介绍经验做法。过去两年,阳西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4+X”产业布局,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强,近三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进入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十五强。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阳西正锚定争当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目标,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经验做法
抓住三个“牛鼻子” 县域经济“加速跑”
过去一年,阳西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7%,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1.7%,进出口总额增长9.5%,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抓产业平台。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结合阳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阳西着力打造“1+3+X”产业集群,打造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一个千亿级和健康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抓重大项目。推动投资860亿元的6个海上风电项目和投资100亿元的阳西电厂7、8号机组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工业投资完成276亿元、同比增长34%,加速推动特色产业成链成群发展。
抓改革赋能。2024年,推动投资近100亿元的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动工,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以入选省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已完工,与广东二师共建教育集团模式入选省优秀案例、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考评全省第一,增强聚人聚商聚产能力。
□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海陆并进” 农文旅融合加力提速
2025年,阳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守正创新、苦干实干,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作出典型县应有的贡献。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海上新广东”的部署要求,大力培育海洋产业,向大海要食物、要能源,构建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力争已落地的7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推动新规划的500万千瓦项目动工,加快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以全球首台“风机+网箱”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投产为基础,推动“风渔融合”规模化发展,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
构建大健康食品全产业链。进一步发挥卡夫亨氏、金龙鱼、厨邦、致美斋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纵向延伸预制菜、食材供应、食品检测、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以已通过国家认证的9000亩富硒土地和“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为带动,横向发展康养食品,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五湾四泉三山”、连片万亩红树林和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整合用好全省规模最大的远洋捕捞产业、年产量全省第一的程村蚝等农业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力争沙扒月亮湾年内创成国家4A级景区,扶持发展20家以上乡村酒店(民宿),县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以农文旅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亮点回顾
*产业集群活力迸发
阳江阳西产业园区是2005年广东省认定的首批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之一,连续六年获评全省优秀园区。过去一年,园区共有8个项目竣工投产,13个项目加快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年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产业聚集度最高的调味品产业基地,荣获广东省特色产业园(调味品)等称号,助力阳西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以全产业链理念发展壮大食品产业”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目前,阳西园区集聚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卡夫亨氏,以及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中的厨邦、美味鲜、味事达、致美斋等知名龙头企业。预计2028年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阳西园区的产能可达413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六分之一、全国产能的五分之一。
2024年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西海域正式投运。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16.6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预计每年可提供约54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够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的日常用电需求。
在加快推进临港工业方面,阳西凤凰岭矿区一期已具备投产条件、二期扎实推进;丰头港F1-F5泊位加快建设。阳西谋划绿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10亿元的宝武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阳西丰头港,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乡村兴旺鱼粮满仓
阳西是粤西地区的农业大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依托“山、海、泉、林、湖”兼优的生态资源禀赋,围绕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海产品等优势产业,培育和促进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去一年粮食生产总产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
阳西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渔业年产量、海水鱼苗产量和蚝产量均居全省县级第一。2024年10月,全球首台“风机+网箱”智能装备“明渔一号”第二季示范养殖收鱼8万余斤,为风渔融合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阳西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建设和撂荒地复耕复种,新墟镇东水村7416亩天然富硒地块获国家级认定。全县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13家,15家农民合作社入围省级标杆名单。
阳西连续两年携手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产销对接,着力打响程村蚝、阳西荔枝、上洋西瓜、富硒农产品等“土特产”品牌,“阳西味道”实现量价齐升。
阳西全力推进省“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出台强镇富村公司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挂钩等机制,成立强镇富村公司52家,大力推广西荔王、恒生水产等联农带农模式,2024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超20万元。
阳西注重圩镇功能重构和乡村再造,集中资源打造5个典型镇和40个典型村,所有镇均已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开展“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9条风貌示范带建设,农房风貌提升经验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事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祉。阳西县委、县政府用心用情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为群众筑牢幸福生活的“压舱石”。
作为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2024年5月21日,阳西县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成立的阳西教育集团正式揭牌,全覆盖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形成“乡村教育振兴与广东‘双百行动’的典范”。
过去一年,全县新增公办学位3160个,打造3个“外引型”和9个“内联型”教联体,落实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珠海一中今年春季正式托管帮扶阳西一中,让阳西学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以入选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阳西落实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所有公建村卫生站村医落实待遇保障并实现医保直报,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居全省第一。
以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阳西高质量完成试点行动方案和建设规划,推进丹江“一河两岸”整治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动建设西湖未来社区、山水华庭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丹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和丹江旧圩街品质提升规划入选粤美县城设计作品。
2024年8月,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举行,阳西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以此为契机,阳西积极抢滩布局银发经济“新蓝海”,重点打造“岸海联动的长寿农渔业、膳食宝塔的长寿制造业、康养宜居的长寿服务业”三大长寿产业体系。目前,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均超过省的标准,长者饭堂和托育服务实现各镇全覆盖,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秉承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阳西推动文旅产业出圈出彩。过去一年,“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式投入运营,建成沙扒北额岭风筝驿站、前海湾太空舱、塘口乐美途榄根度假村、程村红林鹭影观景平台等一批文旅项目,新增3个国家3A级景区、2条省级精品线路、1家省银品级乡村酒店。
南方+记者 赫鹏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