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次意外滑倒
可能让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陷入阴霾
如何用最小的创伤换最快的康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
用一项新技术给出了答案
关节镜微创治疗尺骨冠突手术
近日,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成功完成了惠州首例尺骨冠突骨折关节镜手术,不仅为患者打开了快速康复的大门,也标志着我院在复杂骨折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病例回顾
至暗时刻:一次摔倒引发危机
“伤筋动骨一百天,我这顶梁柱要是倒下了,家里可怎么办?”回忆起受伤时的情景,患者宋先生仍心有余悸。某日他在家中不慎滑倒,右手撑地后瞬间剧痛难忍,当地医院X光检查显示“尺骨冠突骨折”。面对医生提出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情况,宋先生辗转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尺骨冠突骨折是肘关节复杂关节内骨折,传统手术可能留下明显疤痕,还可能因组织损伤导致关节僵硬。”接诊的梁浩锋博士提到,面对宋先生的情况,医院党委委员、骨科学科带头人黄玉良,创伤外科一区主任巫红波带领专家展开病例讨论。经过急诊、骨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评估,团队决定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既能精准修复骨折,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关节功能。
尺骨冠突骨折:藏在肘关节里的“定时炸弹”
尺骨冠突是肘关节的“稳定器”,一旦骨折,轻则关节疼痛,重则丧失活动能力。然而,这个部位深藏在肘关节深处,周围密布血管神经,手术稍有不慎就会损伤重要组织。传统手术需切开肌肉、分离血管神经,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易出现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患者往往需要数月才能勉强活动。
“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优势就在于仅需几个毫米级的微创切口,通过高清摄像头和精密器械直达骨折部位,既能避免大面积组织损伤,又能实现精准复位固定。更重要的是,患者无需等待肿胀消退即可手术,极大程度缩短治疗时间。”梁浩锋指出。
惠州首例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尺骨冠突骨折:一场精准攻坚战
在黄玉良的指导下,由梁浩锋操作,创伤外科最终“打赢”了这场“毫米级”手术攻坚战。术中,关节镜镜头清晰显示骨折碎片的位置,团队将错位的骨块严丝合缝地复位固定。术后宋先生的肘部仅留下三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圆点”般的疤痕。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康复也是关键。创伤外科团队为宋先生量身定制了康复锻炼方案帮助宋先生快速康复。术后第二天,宋先生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两周后复查时显示,宋先生肘关节屈伸角度已恢复至接近正常功能。“原本以为要制动好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动!”宋先生感慨道。
术后2周,宋先生肘关节屈伸角度
已基本恢复至正常功能。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
技术突破背后的“硬实力”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一直秉承“精准微创、高效康复”的治疗理念。近年来,创伤外科团队已成功开展四肢复杂围关节骨折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如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肩胛骨关节盂骨折、踝关节骨折等多例手术。此次首例尺骨冠突骨折关节镜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惠州地区的技术空白,更印证了创伤外科团队“以最小创伤换最佳疗效”的理念。
“微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对医生技术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黄玉良强调。医院配备的超高清关节镜系统,能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十倍,确保操作精准无误;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则让急诊、麻醉、护理、康复团队全程介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真正实现“手术无小事,康复无死角”。
以患者为中心:让医疗技术更有温度
从“开大刀”到“打小孔”,从漫长康复到快速康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外科用一项项技术突破,刷新了骨折治疗的“惠州速度”。这例尺骨冠突骨折关节镜手术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一份对患者承诺的兑现——用最小的创伤,换最快的康复。未来,创伤外科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微创医学。
专家简介
黄玉良
医院党委委员,外科学科带头人兼创伤外科学科带头人 ,骨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惠州名医。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骨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四肢、关节复杂骨折、关节置换腰腿痛等的诊治,髋部骨折微创治疗。
专科时间:
南湖院区:周三上午
骨科三区(创伤外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人工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微创关节镜手术。
专科时间:
南湖院区:周五上午
巫红波
梁浩锋
主治医师、南粤青年好医生、医学博士。
擅长:四肢骨折的治疗、运动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专科时间:
南湖院区:周二上午
仲恺院区:周四全天
供稿:创伤外科 梁浩锋
供图:创伤外科 梁浩锋、社会工作部 张凯
责编:社会工作部 梁乐
审核:张娜妹 郑佩琪
编辑:钟一夫
校对:一校:梁乐 二校:钟一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