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既有工作成就感,更有生活幸福感丨深中故事⑥

作者 杨慧荣 2024-06-30 06:30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峰当下的生活可以用“双城记”来形容——工作日在中山,周末回到深圳家中。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峰。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张峰。

“深中通道通车后,原先回家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非常方便!”张峰介绍,他的妻子在深圳一所科研单位工作,深中同城的生活,让他可以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

2021年,张峰从深圳来到中山,其就职的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是中山重点科研平台,该院成功研制出液氦温区18kW超大型低温制冷系统,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和航天工程等重要领域的跨越性发展提供着战略性支撑。

在这个高端科研平台上,张峰担任流程控制工程师的角色,协助突破低温领域“卡脖子”技术,顺利完成了不少大型科研任务的攻关。今年6月,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器成功运抵中山低温院,张峰参与了这套装备的流程设计工作。该装备技术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大型氢液化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为我国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的稳定供应和氢能的储运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专注低温设备的研发制造,进一步增强中山低温技术的辐射力和服务范围,也是张峰和同事们最为期待的事情。

“我和团队会不定期去深圳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寻求研究院与大湾区大科学装置在低温技术领域的合作。”张峰介绍,中山低温院掌握的国际先进低温技术,可以为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惠州)等大科学装置提供配套低温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强化中山与湾区城市的创新联动。

张峰工作照。

张峰工作照。

“这里既有工作的成就感,更有生活的幸福感。中山为我们在住房、人才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让科研人员可以沉下心来搞创新。”张峰表示,近年来,中山低温研究院新入职了一批来自深圳的科研人员,相信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会越来越强,这里的科研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点击阅读更多>>>10个深中故事,见证从双城到同城的跨越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编辑 王浩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