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校领导一行来到河源市,与河源市东源中学,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华侨中学三所县域中学座谈交流,推动四校共建“提档升级”,结合各校特色,聚焦教师队伍培养,进一步优化共建机制,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县中所需,华附所能。作为广东基础教育改革“排头兵中的排头兵”,近年来,华附深度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双百行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输送到薄弱地区、学校,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县中成长发展搭台架梯。
持续扩大结对帮扶“版图”
近五年,华附在“三全”育人、学科竞赛、科技教育、体艺培养等方面取得大量新突破,斩获多项荣誉: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收到广东省教育厅发来的多封贺信,成为首批入围“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的学校等。
县中是基层教育的重要阵地,华附率先开展县中帮扶探索,2023年4月,与蕉岭中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去年4月,与陆丰市甲子中学和蕉岭县华侨中学两所县中签订帮扶协议;去年9月,与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开展结对共建。
如今,华附的县中帮扶“触角”已经延伸至河源、梅州、汕尾、茂名等地。华南师范大学励儒高级中学、广东省东源中学……越来越多县中加入共建队伍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表示,学校将帮扶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县中,并在学校基金会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两所学校的奖教奖学,“结对帮扶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奔赴、共享共赢的机会”。
县中可以充分利用华附的教学研究成果、人才、管理、设施设备等资源,为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动能”;华附则能从县中学习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华附人”不断进取、追求卓越,将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
“希望蕉岭中学能借助优质名校力量,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培养、办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学会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蕉岭县县长刘裕君说。
搭建县中成长发展“攀登梯”
去年11月,蕉岭县华侨中学副校长黄近芳带领教师们踏上了由华附牵头开展的四校联合教研共建活动。
通过参加听评课、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参与讲座等方式,黄近芳记录下不少宝贵经验,回校后迅速展开分享活动,将先进教学理念与方式带给学校教师。
近年来,华附逐步提高交流频次,不断补足帮扶“短板”,拓宽共建内容,建立长效机制——
帮助薄弱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找准发展定位,厘清办学思路;
通过学科教研、跟岗学习、支教等方式开展共建,借助华附教育集团力量开展同课异构、联合考试等教研评价活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帮助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交流活动,提升双方教师专业素养;
协助共建学校校风、学风,指导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加强学校学生的各项联谊活动,开展文化交流和学生发展指导,如职业体验等活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谋划长远、高点定位,帮助县中涵养人才进阶培养的‘蓄水池’,奠定成长发展的‘攀登梯’,与结对帮扶中学携手并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姚训琪说。
推进中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华附是一所有责任担当、有大爱的学校。”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赖良才说,2022年、2024年的8月,华附两次派出数学骨干教师来到学校支教,推动数学科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这位骨干教师叫胡晓瑜,从接到通知到前往帮扶学校,仅用十天时间准备完成,行囊里装满教学用具和给学生带去的礼物。她利用晚自习时间与学生交流,担任两位老师的教学指导,还为台江县民族中学争取到一笔帮扶资金,为山区学校带去“华附经验”。
开展帮扶活动是华附的传统“技能”。早在2022年之前,华附就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远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开展支教活动,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传递到祖国各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华附不仅常常收到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学科竞赛、体艺活动等各类表扬信,还有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教育局在信中写道:广州和喀什虽相距万里,喀什大学附属中学在贵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科研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将不断优化帮扶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中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姚训琪说,将继续发挥华附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案例
坚持学农传统35年 帮助乡村焕新颜
去年10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40名学生来到清远市飞来峡镇,开展为期7天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下称“学农”)。
这是华附学农第35年,也是其学生在飞来峡镇开展农村社会实践的第20年。截至目前,华附累计组织超1.6万名学生、逾900名教师走进乡村。学农已发展为华附高中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品牌活动。该校每年在乡村小学开展支教,“由学生教导学生”的大胆举措背后,是华附老师有指导、华附学生有方向、小学课堂有办法,从而帮助乡村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令华附学生从另一角度真正了解、深入乡村生活。
华附学生在田间实践。
华附学生在田间实践。
走进农村、走下田地,是在华附学习的必修课,对许多习惯于城市生活的学生来说,更是一次新鲜体验。
华附高二年级学生邹松廷与团队成员一起走乡道、干农活,体会乡村风土人情。他前往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发现农村生活面临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难题,于是和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推广农产品出谋划策。
2023年7月,华附以学农为基础的教学成果“耕读励志 铸魂育人:普通高中‘三同’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三十余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们希望学生们在锻炼过程中更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同时学习当地历史文化,开展富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肖朝云说,参加学农的教职工80%都是新入职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和老师之间也能加深感情、培养默契。
随着华附知识城校区的启用,近两年,学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预计明年继续扩招。肖朝云表示,将探索新区域,为学农开拓新场地,帮扶更多乡村。
版面图。
版面图。
撰文:陈理 李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