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部署广东教育工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方向指引。
“我们将立足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构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质量科技创新为动力、高效能社会服务为担当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用实干实绩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海大力量。”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说。
在坚持立德树人方面,杨洲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红蓝绿”大海洋思政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学校将充分发挥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作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强化“海”之课程教学,整合“海”之育人资源,锻造“海”之特色文化,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杨洲介绍,人才培养上,学校将继续聚焦海洋特色,培养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我们将加快‘5+1+N’大海洋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他提到,学校将聚焦涉海生物育种、海洋牧场、智慧海洋、深海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构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同时,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人工智能+X”复合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展智慧海洋牧场拔尖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建设。
如何强化科技创新,以产学研联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杨洲介绍,学校将立足前沿领域新兴产业,坚持“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转化”,积极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围绕现代化产业链创新领域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将依托现代渔业产业学院、港航产业技术学院等14个现代产业学院,广东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等6个科技小院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杨洲说。
此外,学校将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组织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山川河海中淬炼青春,以专业优势和优质资源助力区域发展。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梁缘 赖春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