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spider漫”,而是“super漫”
“漫”看快评时事热点
我们的数据隐私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
被随意获取、传播和滥用?
近日
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
再次引起了大家
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网友的担心不是多余
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
海外社群网站上
确有不少可以购买他人信息的群组
而若想要购买到一个人的户籍信息
也仅仅需要300元
一桩个人信息泄露案件
可能有前端信息泄露问题
也有后端侵害人的手段问题
还有末端受害人的注意义务问题
且个人信息数据提供商存在层层转包现象
数据中介数量众多
导致信息泄密源头难以确定
这往往意味着
找不到该担责的人
打击难度大
个人信息一旦产生
就不可避免会面临
隐私和效率的平衡问题
更深一层追究
一些单位收集个人信息时
又是否遵循了
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
“最小必要原则”呢?
3月15日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的
《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与泄露问题分析研究报告》指出
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与泄露问题
主要发生在互联网应用
金融、医疗、教育等重要领域
其中互联网应用领域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信息化的普及与数据的规模效应
个别个人信息处理者
掌握的个人信息量级极大
数据规模的扩大
一方面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安全风险的聚集
可见,进一步细化“最小必要”相关标准
从源头规范数据收集
也能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文字来源:南方日报,原作者:维辰)
绘图:杨佳
制图:莫迪
文案:冯颖妍 陈梅玉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张茵 周煦钊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