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高州市平山镇西北部的仁耀垌村,位于高州水库腹地,湖光山色,绿树成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2平方公里土地的仁耀垌村,坚持党建“强引擎”,依托高州水库资源“富矿”,大力发展库区荔枝产业金字招牌,带着全村420户2000余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赛道上奋力疾驰,逐梦共富。
12月13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12月13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党员带头
一棵种苗带来一个产业
三面环水的特点,让位于库区腹地的仁耀垌村于山水间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孕育而出的水库荔枝具备成熟期早、果头硕大、皮薄肉厚、鲜美甜脆的显著优势,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
但要说起水库荔枝的发展历程,却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流传的一棵果树苗带来一个产业的故事。
村干部介绍,党员“农民技术员”冯伯佳是当地的拓荒先锋,最早种下200多株荔枝树。喜迎大丰收后,他慷慨向困难户分享珍贵果苗,还耐心传授村民种植技术,在村里点燃了村民开山种荔的热情,奏响荔枝产业发展的序曲。
在党员带头作用下,村党支部持续深耕良种繁育。在党员骨干的齐心努力下,积极投身新品种引进与改良工作,引领农户改接白蜡荔枝,换种白糖罂荔枝。同时,大力推广种植桂花香荔枝,使得全村荔枝种植面积从往昔的300亩一路拓展至如今的2000多亩,产量从曾经的不足60万斤一路攀升至近600万斤。2024年,总产值更是高达约5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新增2万多元,坚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品质是产业“生命线”。仁耀垌村党支部一手抓种植技术,一手抓管理运输,担起荔枝品质提升“掌舵手”。
一方面,通过“大专家+土专家”模式,确保平山荔枝生产健康果、生态果。村党支部引导群众坚持原生态种植,组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邀请冯伯佳等一众“土专家”登台传经,培育起超1000人的种植匠与电商新农人队伍。积极对接外部优质资源,引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李文景扎根帮扶,实现全村种植水平质的飞跃,以过硬品质赢口碑、拓市场。
另一方面,面向市场,仁耀垌村党支部助力组建荔枝产业协会,指导果农落实科学管理,推广病虫绿色防控、精准施肥、间伐回缩矮化、嫁接换冠等先进技术。同时,引入2个共约1000立方米的专业预冷车间,吸引邮政、顺丰、京东3家物流企业入驻,打通荔枝保鲜与运输“任督二脉”,保障鲜果品质。
凝聚合力
一个产业带来一方共富
5月17日,2024茂名高州荔枝品牌(平山白糖罂)推介会举办,致力把平山白糖罂品牌形象树立得更亮、更好,助力打响打好荔枝营销战,促进平山荔枝产业发展。
深挖荔枝文化内涵,仁耀垌村连续两年举办高州市荔枝品牌(平山白糖罂)推介会。党员干部化身推介大使、幕后志愿者,组织荔农亮出“当家果”,讲述“好心生态荔”背后故事,吸引八方客商与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高州推进市直机关党组织与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高州市委编办党员与仁耀垌村民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走进结对农户家果园,协助选种白糖罂荔枝,帮忙申请小额惠农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乘电商东风,仁耀垌村党员带头“触网”,联合村内39家电商企业、42个专业合作社,凝聚近3000名购销人员力量,开辟线上销售“高速路”。平山白糖罂荔枝线上线下“双线飘红”,批发商、电商收购价均高于同类地区,叫响特色农业品牌,让“小荔枝”成就“大产业”。
伴随阳信高速公路平山段通车在即,仁耀垌村将快步融入“珠三角3小时”生活圈,党员先锋队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仁耀垌至志庆塘快速通道建设,为产业加速流通“清障搭台”。
在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仁耀垌村党员冲锋在前,清杂物、整风貌,打造独具荔枝文化特色的村居景致;成立强村公司尚仁农业有限公司,以荔枝产业为“龙头”驱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去年总收入约4300万元,增收800多万元。
仁耀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超令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争取上级资金,谋划荔枝产业路、环水库荔枝公园建设,统筹乡村绿化与产业扩面,探索强村公司运营新模式,广纳社会力量、汇聚共建合力,向着“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目标大步迈进,奏响乡村高质量发展激昂乐章。
撰文:叶洁 通讯员 钟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