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出圈魅力大,来开平一起“奔县”吧|江门市“邑美”乡村民宿设计大赛②

作者 申红洲;熊毅 2024-12-12 16:19
02:53

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叠加深中通道的利好,越来越多人选择来开平“奔县”。

在塘口镇裡村村春风里营地,清晨醒来,眼前,薄雾笼罩下百年碉楼好似披着斑驳的纱衣,翠绿的稻田和蓝色的天空,耳畔小鸟在叽叽喳喳。起床,散散步,泡泡茶,周末或是节假日,在这里,邂逅诗和远方。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塘口镇依托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华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农文旅资源,吸引“塘口空间”、无名营造社、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唐心酒店等项目落地,成为大湾区年轻人创业集聚地,构建起了与人才共融、共生、共成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样板。

对于江门市“邑美”乡村民宿设计大赛,塘口镇、裡村村和春风里营地运营方都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大赛能带来更多流量,为当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春风里营地。受访者供图

春风里营地。受访者供图

荒地变营地

走进春风里营地,翠绿铺满眼底,大片绿草地无缝衔接远处稻田,一条小径串联起两座百年碉楼——升平楼和凤安楼。

斑驳的砖石外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的记忆。尽管历经风雨,但碉楼依然坚固如初,它是历史的守望者,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

升平楼。 南方+ 申红洲 拍摄

升平楼。  南方+ 申红洲 拍摄

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恬静的田园秘境,让紧绷的心瞬间得到了放松。

然而,这里此前还只是裡村村的一片荒地,占地约6000平方米。“以前这里都是杂草,都有一人那么高,荒废了有段时间了。”裡村村民李小双回忆道,自2022年引入运营公司后,这里才由一片荒地变身成为一个绿草茵茵、晓看朝霞暮看云的美丽营地。

“春风里营地可以提供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文化创意、冬夏令营、团队拓展建设、餐饮、露营、住宿、观光旅游打卡等多元服务,目前可同时容纳约300人活动。”春风里营地运营者黄蔚介绍道。

小学员正在了解碉楼的历史。受访者供图

小学员正在了解碉楼的历史。受访者供图

春风里营地,距沈海高速塘口出口仅3.7公里,交通便利。周边更是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力村、立园,以及赤坎华侨古镇、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等多个重要景区。

这些区位优势和文旅资源是裡村村发展文旅的良好条件。塘口镇党委副书记曹雪芬介绍道,该镇整合资源进行招商引资,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打造春风里营地,也是希望可以成为裡村文化对外展示及交流的“窗口”。

据了解,春风里营地运营后举办了碉楼下的党课、碉楼下的春耕节、中小学生冬季写生、社工交流、幼儿园春日采风、微缩模型景观制作等多种活动。

系列活动带旺了当地的人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游客被吸引后停车驻足,一到周末,春风里营地里便欢声笑语、人头攒动。

农文旅融合

春风里营地立足当地的侨文化、碉楼文化、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开发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活动,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华侨历史和家国情怀,走近碉楼感受建筑艺术及其背后的人文历史,卷起裤腿踩进水田体验农耕文化……

农文旅融合之下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村中矗立了百年的升平楼和凤安楼成为见证和亲历者。建于1920年的升平楼被修葺活化,已建设成为村史展示空间,游客可以登楼参观,深入了解裡村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活变迁。此外,与树木相生相伴的凤安楼,在霞光掩映中,游客也将领略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两栋碉楼也成为春风里营地的研学内容之一。“我们还安排了微缩景观制作的课程,能够帮助游客了解它们的历史和背后的文化背景,加深游客对侨乡历史文化的理解。”黄蔚说道,这些手作的微缩景观不仅能够给游客带来深度游的体验,更能够成为展示侨乡历史的“窗口”。

学生在碉楼下写生。

学生在碉楼下写生。

据介绍,体验农耕文化、碉楼文化、侨乡文化的研学活动尤其受到游客的欢迎和喜爱,自运营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走进春风里,在自然里感受脉动中的文化。

“我路过这里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氛围深深吸引我。加上孩子也非常喜欢,就决定在春风里多待几天。”对于广州游客莫蓉蓉来说,春风里营地只是她自驾返程路上的歇脚地。当她和孩子来到塘口镇上,漫步街头的时候便被微缩景观——升平楼吸引住了。

从一天、两天、三天到整整一周;从了解碉楼文化到尝试制作碉楼的微缩景观;从钢筋水泥的丛林到烟火缭绕的乡野间,原本的歇脚地成为她和孩子这段旅程中难忘的一段记忆。

在家门口挣钱

春风里营地的建成,吸引了不少市民来乡村参观学习,不仅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回归乡村就业、创业。

春风里营地里,升平楼旁的古旧建筑修葺活化为休闲咖啡馆——这里就是李小双的工位。

一个吧台,两张桌子,五六张凳子,光是这些东西就已经快把小屋塞满;手打柠檬茶、拿铁、美式、各类小食,在李小双的手中不一会儿便端了出来。“一到周末,营地里满是客人,忙的时候连喝水的时候都没有。”李小双说道。

李小双的家就在附近,直线距离约莫200多米。他每天的工作除了服务到访的游客,还要负责营地的维护。洒水、清扫、维修,年纪不大的他成为营地管家,“忙是忙了点,不过离家近,还能挣到钱,我感觉就不错了。”

裡村村的春风里营地位于塘口镇西南部,距离开平市区十多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开平市“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世遗廊道交会处的“明珠”,村内文旅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文旅产业。

孩子们在春风里营地玩得不亦乐乎。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在春风里营地玩得不亦乐乎。受访者供图

为此,在塘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裡村村以文旅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裡村村经济联合社,与文旅公司合作,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并按照“固定资金+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分配,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目前,裡村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通过村集体和公司、农户合作联合开展文旅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其中,解决了村中困难群众的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现在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问,村里现在发展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挣到钱。”李小双说道,“我就跟他们说,等你有空回家看看就知道了,我现在一个人忙都忙不过来呢。”

裡村村的蝶变正是塘口镇的一个样本。“百千万工程”东风吹拂下的塘口镇,乡村美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延伸阅读

乡村院落:侨居历史文化类(开平市塘口镇春风里营地)设计要求

1.红线范围内:本次项目的建设用地(1882.90平方米),民宿内布置的房间数量不超过14间,建筑限高11.8米,容积率不高于2.0,场地均可以硬底化;

红线范围外、黄线范围内:绿地不可硬底化,但是可以进行简单的场所设计;原有建筑物(2座碉楼、1座坡屋顶单层农房)不可拆除,但可以适当改造。

2.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动线流畅,落实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内容。

3.采用反映乡村本土特色的建筑风格、材料、工艺,体现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岭南特色农房”。

【联合出品】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统筹】潘晓晨

【脚本/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申红洲

【出镜】吕泳怡

【摄像/剪辑】熊毅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