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GDP3000亿,肇庆如何突破?

作者 王焌鑫 2025-01-12 19:45

2025年,“十四五”的收官之年。

1月12日,肇庆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实现经济总量2025年突破3000亿元,“十五五”期间更快更早、更高更好跨越4000亿元大关,为奋进5000亿元、“再造一个新肇庆”打下坚实基础。

肇庆要突破3000亿的说法并非首次出现,为何今年如此鲜明地提出追赶计划?回望来时路,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10亿到1000亿,肇庆用了30年;从1000亿到2000亿,肇庆仅用了六至七年;从2000亿到3000亿,绝非易事,肇庆还需奋力一搏。

目标之下,千亿进阶之路,绝不仅是数量之变,更是发展质量之变、产业层次之变和城市能级之变。肇庆唯有敢于跟强的比、快的跑、优的赛,才能实现3000亿这一目标。

3000亿,意味着什么?

GDP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3000亿则是检验城市经济指标的分水岭。

按照简单可行的算法,即GDP总量划分,中国城市可分为六个城市等级。肇庆属于1000亿-3000亿元的第五等级。

跨过3000亿,看似水到渠成的进位之举,实则是为获取更多资源倾注的入场券,更是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从全省大盘来看,广东区域发展长期处于不均衡的状态。2023年,全省21个地市GDP超3000亿的有11个,4个万亿城市与第二梯队相差5000亿元以上。再看中国发展最均衡的省份江苏,“十三太保”GDP均超3000亿元。肇庆若能突破3000亿元,有利于缩小与省内城市的经济差距,有利于支撑广东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从城市定位来看,突破3000亿元是践行省委赋予的“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重大使命。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广东,需要肇庆成为新的增长极,实现更高的经济体量、更好的发展质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地区的桥头堡,肇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能级,成为枢纽。

从规划目标来看,3000亿是肇庆人多年来孜孜以求的阶段性目标,也是昂首挺胸迈进“十五五”,奋起直追4000亿的底气。“经济规模大,城市才能强”,每跨越一个千亿大关,城市能级就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肇庆市委在全会上提出这个目标,意味着今年肇庆必须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突破3000亿,不是临门一脚,还要奋力一搏。

首先应当坚定信心的是,突破3000亿元肇庆有基础、有底气。

扩大经济总量的重点是招商引资。2024年,肇庆引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额再超10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400亿元,经济盘子总量有望扩大,制造业发展稳中有进。

存量提质利于经济总量爬坡过坎。2024年,肇庆经营主体突破40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超17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四上”企业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

农业产业奠定乡村振兴扎实基础。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突破8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全部达15万元以上、平均达50万元,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新探索。

过去一年,肇庆亲历了一批喜事,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以肇庆为西端点的“湾区大号地铁”开通运营,广州新机场获批拉开肇庆“航空时代”序幕;大型产业集聚区不到两年时间引进项目超200个;小鹏汽车第50万台在肇庆基地下线,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建成开业,希音湾区西部产业园建设热火朝天……

虽然官方统计数据还未公布,从上述核心细项数据可以看出,即便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肇庆2024年核心经济指标也能做到稳中有进。

3000亿考察城市全面性、综合性发展,要求肇庆不仅要稳中有进,还要加油添柴。当下,肇庆要树立发展的信心、坚定的决心;找到续航的动力、改革的活力。

正如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在全会上所言:“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得来的收获,只要我们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能拼出一个更好的新肇庆!

突破3000亿,有哪些难点,要如何发力破局?

打赢千亿之战,首要难点在于瓶颈性、结构性难题。

作为三线、四线梯队城市,肇庆相对虹吸力量小,内部结构性问题限制其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肇庆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3000亿的过程。

全会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深化“九九”融湾行动,努力打造大湾区“梦工场”“大农场”“后花园”和“休养地”。同时,也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产业和科技为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塑造肇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突破千亿目标,另一个难题在于产业层次需要提升。

过去,肇庆靠制造业发展当家兴家,未来更要推动产业向新向上向强。全会报告指出,要持续壮大“主导+特色”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积厚成势,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科技创新是肇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肇庆提出,要将科教创新走廊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主阵地、产业策源地、应用人才集聚地。同时,倾斜要素资源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与头部或腰部城市相比,肇庆城市能级相对较弱,中心城区显示度、集聚能力有待提升……

全会报告指出,要推动“东部城区一体化”,深化鼎湖区、肇庆新区融合发展,加快四会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实施“品位端州”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动高要城区“北融南拓”,加快推进“肇庆新区-大型产业集聚区-四会城区-肇庆高新区”交通快线建设,以东部板块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不断拉开城市大框架,全面提升东部城区发展能级。

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肇庆。肇庆亮出了目标,向更高质量的下个千亿奋进!

撰文:王焌鑫

统筹:吴帆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