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建议。
同日,佛山市教育局召开媒体吹风会,结合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就近期发布的《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进行详细解读,其中“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成为佛山科学教育的亮点,备受各界关注。
2023年3月,佛山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倡导“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这是一项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校本科学探究创新实践活动。佛山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素质托管必备项目,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时间,开放各类科学教育场室,包括学科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室及校园博物馆等,确保学生每周至少参与一小时的形式丰富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
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
创新性实践:
多所学校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
自“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启动的一年多时间里,佛山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沃土”,每天开放科学类实验实践场馆,用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跨学科融合。
在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把全市普及的“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引入“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在保证基础科学课开齐开足前提下将课程内容延伸和探究实践项目相整合,形成“人人都爱玩,人人都能玩”的格局和氛围。
2024年佛山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
2024年佛山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
在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学校依托智能苗圃、科学探究馆、家电博物馆等创客教育空间,每天开展的“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更延伸至家庭周末探究实践。
南海实验中学师生在科技创新体验馆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南海实验中学师生在科技创新体验馆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在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通过开放学科实验室,提供30多项实验特色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科学探究实践。
顺德北滘君兰中学引入广东工业设计城的研学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科学探究机会。这样的场景,在佛山多所校园内总能见到。
放眼佛山全市,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特色教育创客空间,如顺德区容山中学的量子计算科普实验室、C919大飞机模拟驾驶舱,佛山二中的“知隐”古陶瓷博物馆,以及顺德西山小学的“绿享”智慧农业创客空间等,形成了“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的丰富载体。
“科学副校长”全覆盖: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积极推进“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行动,是佛山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在2025年底前,统筹全市100名科学家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实现100%全覆盖,并落实“科学副校长”聘用“六个一”任务清单。
针对部分学校科学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佛山市启动了教育创客(创客导师)和科学教育创新人才进阶式培养方式,实现科学师资普及化提升培养,覆盖全市大部分中小学。
三龙湾小学科学校长、佛山大学光电检测与生物医学成像博士韩定安向同学们作科学报告。
三龙湾小学科学校长、佛山大学光电检测与生物医学成像博士韩定安向同学们作科学报告。
为确保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统筹推进,佛山市教育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专家论证高起点编制并正式出台了《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打造特色鲜明、应用全面、实践深入的科学教育综合育人的“佛山模式”。
除了配备“科学副校长”之外,佛山市教育局也在提升科学教育质量上求突破。“每所学校设立至少1名科技辅导员,并结对至少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园区、高新企业等),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实现双向互动拓展。”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高雨宁
通讯员 王蓉丹
图片:佛山市教育局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