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园区沃土,梅县区培育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5-21 18:18

五月天气渐热,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的庆达科技生产车间内同样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从春节过后就开始加班了!”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竣说,“今年订单持续增长,我们正加紧招聘新员工扩充产能。”自入驻梅州梅县产业园区以来,庆达科技依托“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的“反向飞地”创新模式,利用大湾区资源,带动园区智能家电产业形成发展新态势。

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重要阵地,图为梅州梅县产业园区航拍。 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重要阵地,图为梅州梅县产业园区航拍。 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摄

今年开年以来,梅州梅县产业园区交出亮眼成绩单:1—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比增71.3%;规上工业总产值26.3亿元、比增71.5%,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63.7%;三大指标增速在全市园区中名列前茅。

产业园区是产业生长的重要土壤。近年来,梅州梅县产业园区深耕“沃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全面开展产业链“登门走访”,靠前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求,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势能 

发挥龙头作用

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为推动智能家电产业聚企成链、聚链成群,梅州梅县产业园区以“园中园”模式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重点打造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个人护理小家电整机组装的产业链条,致力于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

作为梅县区智能家电骨干企业,庆达科技近年来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趋势,空调、洗衣机、智能马桶电机、电子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较为稳定,各业务板块运行平稳,每年产值持续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30%左右。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部航拍。冯森达 摄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部航拍。冯森达 摄

庆达科技落户智能家电产业园,关键在于产业链聚合优势与政策精准赋能。园区内计划引进并形成从核心零部件生产到终端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园中园”模式,降低企业采购周期以及物流成本,同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在“延链强链补链”的政策推动下,既强化了供应链韧性,又放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目前,庆达科技依托政府搭建的园区产业链平台,与潜在合作企业开展产品标准对接及技术交流,深度融入园区研发创新联合体,积极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中心攻克智能家电电机等共性技术。

走进研发中心,展厅里展示着空调器风扇异步电机、塑封无刷直流电动机、减速电机、洗衣机电机、变频空调外机电机等产品。近年来,庆达科技聚焦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机遇,深化数字化转型,借力利好政策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供应链,强化产学研合作,联合科研机构攻关绿色技术,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赛道,构建“科技创新+产业赋能”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部。冯森达 摄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部。冯森达 摄

自2023年起,庆达科技聚焦转型升级,从“制造”转变为“智造”,在智能家电核心配套产品板块,以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作为核心任务,产品不断迭代更新。“我们的核心科技就像抓中药一样,哪种配料需要放多大比例,我们的研发人员都会精准把握。”庆达科技副总经理廖竣说。

“随着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关注,未来的家电电机将朝着轻量化以及高功率密度发展,更好地适应各种狭小空间的应用需求,更加注重高效节能,应对市场及技术挑战。”廖竣表示,庆达科技继续依托“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的“反向飞地”创新模式,利用大湾区的科技、人才等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应用新型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其工况效率。

 提效能 

聚焦营商环境

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将目光返回到2021年,广东庆达智能家电电机项目仅用168天就完成了从立项到试投产的全过程,庆达科技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梅县区靠前服务、用心助企。“自入驻梅州梅县产业园区以来,获得感明显增强。”廖竣说。

近年来,梅县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基础设施、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大幅提升企业在落地时的基建效率,降低企业初期运营成本;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在项目基建动工前期,实施“一网通办”“容缺审批”等举措,缩短了办理时限,使项目能够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样保持“梅县速度”的还有位于白渡镇的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2018年7月拿地,不到一年时间就投入生产。

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部航拍。冯森达 摄

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外部航拍。冯森达 摄

“刚来园区工作的时候,这里都是小山丘,路是坑坑洼洼的,水电也不通,我亲眼看着这里不到一年就完成蝶变。”福德金属副总经理周园园回忆园区建设初期时十分感慨,“梅县区在技改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指导,还有效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帮助公司完成设备采购和厂房扩建工作,让我们能够顺利增设新的生产线。”

如今,福德金属已成为梅县区专业生产各类铸铁件及合金铸铁等产品的头部企业,核心业务分布在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部件及半导体行业产品,并大力投入新型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保证产品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效率。2024年,福德金属实现1.2亿元产值。

作为扎根梅县区白渡镇的制造企业,福德金属受益于园区服务,同样为园区带来更多效益。周园园表示,为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第三期800吨产能生产线,以满足德国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该项目不仅将提升公司高端制造能力,还将为本地新增近百个技术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内部。冯森达 摄

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内部。冯森达 摄

福德金属不仅受益于省市区的助企“政策包”,也受益于白渡镇对实体经济无微不至的服务。

白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瑜表示,为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白渡镇盘活存量、拓宽增量、壮大总量,一方面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库,积极发挥“四上”企业培育专班作用,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助企,积极与科工、发改、统计等上级部门联系对接,在上规纳统等事项上为企业“代跑代办”;另一方面持续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围绕“稳产增产、纳统入库、安全生产”的目标,优化党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贴身为重点企业、项目提供“母亲式”服务,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添动能 

引进新生力量

壮大园区制造业实力

“营商沃土吸引企业扎根,梅州梅县产业园区除了培育本土‘四上’企业,也招‘四上’企业入驻,用心搭建企业培育梯队,建立上规企业培育库,指定专员‘一对一’跟进收集企业经营动态,深挖潜力点,找准发力点,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能等方面困难,分类施策引导扶持企业扩产扩能、上规上限。”园区管委会招商部部长邓威说。

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专注家装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防火矿物质电缆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主销粤东地区,经招商引资落户梅州梅县产业园区,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上规”。

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外部。冯森达 摄

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外部。冯森达 摄

作为“四上”企业,南联电缆积极进行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上不断优化、在工艺上节能降耗,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园区积极为南联电缆申请上规政策奖补,通过鼓励该企业参加广州·梅州“双向赋能”推介会、入驻荔湾“反向飞地”等,帮助该企业进一步拓宽业务市场,在大湾区展现优质产品和企业风貌。

“园区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越,在园区的大力帮助下,公司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投产和上规。”南联电缆相关负责人黄灿鑫表示,今年公司预计年产值3亿元,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布局,拓展销售区域,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电缆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为壮大梅州梅县产业园区实力、助力白渡镇“百千万工程”实施贡献“四上”企业力量。

白渡镇招商引资工作与园区强化联动配合,共同做大做强“2+1”产业集群。肖瑜表示,白渡镇的招商引资“秘诀”在于三点,一是实施“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二是用好白渡籍企业家、商会力量,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三是倾力筑好巢,主动靠前,落实属地责任,保障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施工。“未来白渡镇将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化,规范设置服务窗口,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营造亲商稳商的投资发展环境,以更优服务更高效率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肖瑜说道。

梅县区积极做大做优园区经济,为企业生产和项目进行营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今年实现“百亿园区”目标,梅州梅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将全心全意当好惠企政策的宣传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一方面持续加大对促进实体经济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力度,切实提振企业投资兴业的信心;另一方面是深化领导领办、专班盯办、专员帮办等机制,抓好全流程“母亲式”服务,赋能企业发展,为“百亿园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 

“免费梅州”政策在梅县区加快落地

“免费梅州”政策涵盖免费生产、免费创业、免费办公、免费展销、免费住宿等五种免费实施方式,旨在降低人才来梅求职和投资创业的成本,以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梅县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实施“免费梅州”政策,推出“免费生产”“免费创业”“免费住宿”等措施,为来梅求职创业者保驾护航。

免费生产让企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认真实施“才聚梅州大行动”,梅县区紧扣“免费梅州”政策,聚焦企业发展刚需,统筹各类资源,大力推动“免费生产”赋能产业发展。梅县区现有两处“免费生产”场所——梅州综保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城东竹洋标准厂房,将充分发挥三大独特优势服务好每一个入驻企业,让企业顺利投资生产,安心在梅发展。

两处“免费生产”场所均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车程仅需5分钟,高铁、国道等交通干线穿行而过,高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范围内。综保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包含1栋综合楼、4栋中试研发车间、1栋人才公寓,总面积约26000平方米,水、电、消防及客梯等配套设施齐全,来即可用;城东竹洋标准厂房规划用地面积超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建有4栋厂房和2栋5层以上配套楼房,绿化、停车场、充电桩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企业生产生活、办公研发、展示销售等全流程需求。

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协调,主动靠前服务,不仅能积极协助企业享受“免费生产”政策利好,更能深化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免费住宿让人才轻装上阵有保障

为了让“免费梅州”政策惠及更多来梅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梅县区在城区和黄金地段,统筹5家酒店共计540间房,作为“免费住宿”的接待酒店。酒店设施一应俱全,为广大人才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在求职创业路上解决住宿问题,缓解生活压力。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含应届毕业生)、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初级职称及以上人员,都可以申请最长6个月的免费住宿。

在“免费创业”方面,梅县区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团队在交通、物流、生活便利的地段提供免费创业空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提供25平方米以上的创业空间,免费使用时间最长1年,对于创业团队,根据人数不同,提供50至500平方米的创业空间,免费使用时间最长4年。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充分释放梅州市“1+N”人才政策利好,大力实施“启航计划”“扬帆计划”,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人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好政策与硬措施同步发力,梅县区经济发展将会更有活力。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刘明心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编辑 罗蔚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