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团深圳市委、市人才工作局、中共南山区委主办的“港澳博士深圳行”暨湾区国际青年交流服务驿站启用活动在深圳大学城举行。260余名来自港澳高校的博士硕士走进南山区,通过开展高校企业深度参访、国际化就业实习双选会等活动,探索打造湾区科创新引擎。
01
大咖论道+政策礼包
解锁湾区创业密码
活动现场,扎根深圳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结合产学研实践分享湾区创新创业经验。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玄源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李蕴洲,“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哈工大(深圳)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分别讲述了自己立足深圳、放眼湾区、逐梦世界的经历,以亲身经历诠释湾区创新创业魅力。
沈小勇回顾创业历程,提到公司依托“香港基础研究+深圳应用转化”模式,五年内实现业绩倍增,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服务立讯精密、特斯拉等100余家全球龙头企业,并拓展日韩新市场。他特别指出,前海的创新基因与企业奋斗精神结合,使其在工业AI领域抢占先机,未来将继续攻坚颠覆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李蕴洲分享了他七年创业的感悟,将创业划分为“交学费、做生意、成就事业”三个阶段,并强调深圳作为“开放窗口与资本磁石”的独特优势,“三轮融资均吸引京沪资本来深对接,政府从资金补贴到场景开放的全周期支持,让深圳成为AI硬件融合赛道的最佳起点。”
王旭以“水安全保障”科研为例,展示AI技术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团队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污染物快速识别,无人机智慧调度算法提升再生水利用率,相关成果落地10余省市,并推动10余项技术“出海”至“一带一路”国家。他动情表示:“深圳的创新生态让科研成果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期待港澳青年与深圳青年一起共同破解全球环境治理难题。”
南山区人才工作局、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及前海管理局分别作了政策分享,详细介绍南山区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十二条政策等。
“这次活动宣讲展示出的是深圳的人才密度”,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王海洋博士表示,“我是学习人形具身机器人的,在南山有众多机器人企业,这里的政策也的确吸引了我。”
02
实地探营+深度交流
沉浸式感知深圳创新力
调研活动中,港澳博士硕士分别前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科创学院、腾讯集团、金蝶集团实地考察调研。
在科研机构,他们参观重点实验室,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成果转化模式;在高校,他们感受跨学科培养与学术氛围,熟悉人才引进政策;在企业,他们体验智能产品与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与科研人员、导师、企业代表交流,博士硕士们深入了解了深圳科创实力,切身感受到深圳为人才提供的广阔发展机遇与优质创新环境。
现场回收的有效调研问卷显示,93%的受访者表达了来深就业、创业意向,尤其青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成为其重点关注内容。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港澳博士深圳行”这样的活动深入体验深圳,了解深圳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氛围。在就业服务方面,学子们期望获得专场招聘会、就业帮扶机制等进一步的帮扶支持。
03
驿站启航+海量岗位
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本次活动正通过全链条服务,让深圳成为青年“来了就不想走”的逐梦之城。活动当天,位于深圳大学城的湾区国际青年交流服务驿站正式启用。
驿站聚焦国际青年多元需求,构建“入校适应——文化融入——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做优国际人才发展“生态圈”。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广场,“才聚湾区,南山引力”第三届国际化就业实习双选会同步举办。
80余家中外企业携千余个岗位亮相,涵盖教育、医药、人工智能、电子科技等多个热门领域,并设置出海企业招聘区、国际人才服务区、简历诊断优化区等8大功能区域,提供就业咨询、政策解读、简历优化、岗位代投等一站式服务。
入校适应方面,驿站化身国际青年的“城市指南”,一站式提供交通出行、通信服务、支付结算等实用信息资源,站内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能够帮助国际青年快速适应深圳生活。文化融入方面,驿站支持文化沙龙、青年论坛、乐队演出等多元活动开展,同时常态化开设汉语学习课程,为中外学子搭建轻松、开放的无界社交平台。围绕就业创业需求,驿站还能提供税收优惠解读、补贴政策申报、创业扶持指导、资源对接等创业支持与咨询服务,助力更多外籍人才逐梦湾区。
本次“港澳博士深圳行”活动以“人才”为纽带,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推动粤港澳青年人才深度融合,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精准对接国际人才供需,为企业出海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接下来,团深圳市委将联动相关部门和单位,主动服务“双招双引”,继续办好“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深圳”“港澳博士深圳行”“中青企协会员深圳行”等活动;主动联系服务青年初创企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及时帮助解决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办好第五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活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