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城又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即将完工启用

作者 孙运冰;曾亮超 2025-05-07 17:40

5月7日,笔者获悉,连日来,清城区全力推进大燕河综合整治、黎塘排坑治理、秀溪电排站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通过系统化治理,构建“行洪畅通、排涝提速、应急强排”的立体防汛体系,为主汛期更好开展防洪防汛奠定坚实基础。

大燕河清障:打通行洪“堆积点”

4月初,随着清城区2025年第2号河长令的发布,一场针对大燕河河道阻水障碍的“清障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清远市区重要的行洪通道,此前因成片高杆竹林严重挤占行洪断面,导致清东支堤洲心段水位一度逼近漫堤临界点,加大了防洪难度。

“我们采取的是科学清障、精准施策的工作方针。”清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起,清城区联合属地镇(街道)对河道内成片阻水高杆作物开展集中清理,同步推进63.22万平方米的清障工程。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区已完成清障面积50万平方米,占总任务量的80%,为保障主汛期行洪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黎塘排坑治理:破解城区内涝“老大难”

东城街道黎塘排坑作为白庙围内主要防洪排涝河道,长期以来因淤塞严重、行洪能力不足,成为清城区内涝治理的“老大难”。每逢汛期,暴涨暴落的洪水常漫过河道两岸,淹没良田、鱼塘,甚至威胁周边居民安全。

“黎塘排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河道年久失修、治理没跟上。”清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通过清淤疏浚、岸坡防护、重建陂头和低水桥等举措,打通河道“梗阻”。其中,新建的节制闸显著提升了引水灌溉和排涝效率。

东城街道黎塘排坑通过清淤疏浚、岸坡防护、重建陂头和低水桥等措施,河道“梗阻”被顺利打通。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东城街道黎塘排坑通过清淤疏浚、岸坡防护、重建陂头和低水桥等措施,河道“梗阻”被顺利打通。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同时,治理工程还兼顾了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在东城街道新桥、江埗、平塘、黄金㘵4个村委会范围内计划新建4.1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和1.6公里亲水步道,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2025年主汛期可发挥防洪排涝作用。

黎塘排坑治理工程还兼顾了人居环境改善,计划新建4.1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和1.6公里亲水步道。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黎塘排坑治理工程还兼顾了人居环境改善,计划新建4.1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和1.6公里亲水步道。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秀溪电排站改造:筑起应急强排“安全阀”

秀溪围是源潭镇区及工业园的重要防洪屏障,但建于20世纪的老旧堤防和排涝设施难以应对极端天气。

“改造秀溪电排站,刻不容缓。”清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多次实地调研,反复论证方案,最终确定了“防洪+强排”的双保险改造思路。

同时,新建防汛物料池及630千瓦电排站1座,重建双孔自排闸1座,将排涝流量提升至每秒5.88立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进度的80%,预计2025年11月竣工。届时,秀溪围将形成“行洪畅通、应急强排”的立体防护体系,为源潭镇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线。

通过“工程措施+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三维立体防汛体系,清城区防汛体系完成了从单一治理向系统防控的转变。下一步,清城区将重点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罗婉萍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