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碱壳”扬青春,珠海新警国门蝶变记

作者 何丽苑 2025-05-05 07:00

在遥远而广袤的西藏阿里地区,白毛风常常呼啸而过,盐碱湿地里,碱茅静静扎根生长。这种看似平凡的植物,却是珠海边检总站拱北边检站执勤四队民警胡海峰心中的“英雄”。

“它那软绵绵像海绵一样的根,竟能穿透坚硬的盐块汲取盐水,再通过叶片泌盐,日夜不息地改善盐碱地。”谈及碱茅,胡海峰的眼神里满是钦佩与向往。

2019年,脸庞还带着婴儿肥的胡海峰踏入警营,成为一名基层民警。六年,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岁月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为眼神坚毅、业务精湛的优秀青年民警。

在口岸一线崭露头角

拱北口岸,人潮如织,每日往来的旅客高达30多万,业务的繁杂程度和工作难度超乎想象。初入警队的胡海峰,面对堆积如山的业务知识和复杂多变的查验情况,心里打起了鼓,一时间失去了信心。

但胡海峰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下勤间隙,他总会主动凑到经验丰富的民警身边,虚心请教,认真记录,还将学到的方法不断总结、类比。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执勤时,刚上岗不久的他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警惕性,发现了一名企图尾随过关的旅客。那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处置,丝毫不输经验丰富的“老检查员”。

外国护照种类繁多、样式复杂,辨别真伪并非易事,怎么办?胡海峰给自己定下目标:先把业务教材吃透,再在实践中反复验证理论。无数个夜晚,他在台灯下钻研教材,仔细比对不同护照的防伪特征;执勤时,每查验一本护照,他都格外用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就这样,他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边检业务“小白”到队内小教员的华丽转身。凭借着这股“工匠精神”,胡海峰登上了珠海边检总站的“光荣榜”,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在高原书写热血担当

2021年初,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新警赴艰苦边远地区实践锻炼,胡海峰主动报名,踏上了前往西藏阿里的征程。抵达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后,强烈的高原反应如潮水般袭来,头疼欲裂、失眠、流鼻血、呼吸困难,每一项都在考验着他的身体极限。面对恶劣的环境,胡海峰也曾迷茫,心中不禁泛起疑惑:来这里实践锻炼,真的有意义吗?

直到在一次巡逻中,他看见了碱茅。

阿里地区土地贫瘠,多是砂石地、盐碱地和戈壁滩,很多植物难以生长——盐碱地中高浓度的盐水对多数植物来说是致命的 “毒药”。

但碱茅却能将高浓度的盐水转化为自身生长的 “养分”。它的根系虽然柔软,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像坚韧的探针,能穿透坚硬如石的盐块。它通过叶片泌盐的独特生理机制,不断地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清洁工,日夜不息地弱化盐碱地的盐碱程度,为其他生物创造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胡海峰。他决心像碱茅一样,冲破重重障碍,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价值。

在一次搜救行动中,半夜的阿里,气温骤降至零下20度,长途跋涉带来的极度缺氧让胡海峰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在茫茫夜色中艰难前行,最终成功找到了迷路的老人,并背着老人一步步回到驻地。由于救助及时,老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次经历,让胡海峰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戍边精神的内涵。

回到原单位后,他把在阿里锤炼出的坚毅品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前台查验、担任排班组长,还是负责内勤、宣传工作,他都勤学苦练,力求做到最好,成了同事们公认的“多面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入警6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国门卫士的初心和使命,共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评个人优秀一次、获得个人嘉奖一次。这些荣誉,是他成长路上的熠熠星光,见证了他从青涩迷茫的新警,成长为坚毅果敢的国门守护者。他就像西藏阿里地区的一片片碱茅一样,在困境中顽强扎根,不断突破,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国门的安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热血篇章。

南方+记者 何丽苑 黄天儒

通讯员 娄雨 刘玉婷

编辑 蔡如意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