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记者从东莞市桥头镇了解到,今年以来,桥头镇立足优化“1+19+N”大调解格局基础架构,全面启动实施人民调解进阶工程,并以“队伍专业化升级”作为13项改革任务中的“先导工程”。
桥头通过“专业师资矩阵建设、双向课程靶向开发、小班实训闭环管理”三维发力,着力破解调解队伍法律素养不足、实战能力薄弱等痛点。
为建设体系化建设专业师资库,夯实队伍能力根基,桥头坚持“引智聚力、优势集成”原则,统筹整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骨干、人民法院资深法官、金牌调解员及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建“法规政策讲师团+实务操作教练团”双轨师资矩阵。该镇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变化和参训人员考核反馈,建立师资动态评估机制,推动教学资源与基层治理需求精准对接,确保系统构建起覆盖全领域的调解教学支撑体系。
以精准化开展靶向施教,创新双向培养模式,桥头紧扣“群众诉求在哪里,培训重点就在哪里”导向,建立“供需双侧”精准匹配机制,深度分析辖区17个村(社区)近三年902宗调解案件,锁定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等高频纠纷类型。
该镇立足“理论筑基+实务锤炼”双线培养,开发“法律规范精讲+调解步骤示教+文书制作实训”标准化课程包,由教学导师现场演示证据链构建、调解笔录规范化等核心技能,推动参训人员实现“学用贯通”。
以实效化推进小班实训,构建能力提升闭环,桥头将全镇17个村(社区)划分为4个片区,全面推行“片区+小班”的场景化教学改革,围绕典型案例开展“红蓝对抗式”的深入探讨,增强参训调解员互动性,提高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参与度。该镇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指导等全周期培养,切实推动调解队伍从数量型向专业型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