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水好景美产业兴,佛山加速勾勒环两江新画卷

作者 邱日华;戴嘉信;廖明璨 2025-11-03 11:18

随着佛山环两江先行区规划落地,一幅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西江与北江徐徐铺开。

治水兴水,牵一发而动全身。环两江先行区因水得名,自然将水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治好这一方水域,就是对环两江先行区全局建设的最有力支撑。

2025年4月,佛山印发了《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域治水兴水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计划铺开40个项目,合计规模金额超过170亿元,为全域水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绿韵水乡已然成为佛山一张亮眼名片。万里碧道、幸福河湖、绿色水经济……围绕这一城好水,佛山正不断展现“兴水”新作为。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韵水乡已成为佛山一张亮眼名片。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供图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韵水乡已成为佛山一张亮眼名片。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供图

近日,佛山市水务局举办“环两江先行区全域治水兴水采风行”活动。循水而行,在南海丹灶、三水白坭、顺德龙江等地,南方+见证了佛山统筹推进“水环境、水安全、水经济、水文化”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水好

环两江先行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佛山拥有2189条河涌、130座湖库。作为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这座城市的水质好坏、环境优劣,直接牵系着近千万市民的生活质量。

令人欣喜的成果是:截至9月底,环两江先行区内3个国考、2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比例达到100%。同时31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V类以上,区域黑臭水体消除任务全面完成。

坐落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域的三水区白坭镇三巷村,是水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步入三巷村,村前河涌已从昔日的“浊水沟”变为今日的“清水河”。

三巷村坐落于环两江先行区的核心区域。廖明璨摄 

三巷村坐落于环两江先行区的核心区域。廖明璨摄 

据了解,三巷村治水改造后,污水处理效能大幅提升、河涌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三巷村还盘活了千年水窦、古水道等水利工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三巷村近年盘活了千年水窦等古代水利工程。廖明璨摄

三巷村近年盘活了千年水窦等古代水利工程。廖明璨摄

三巷村有一条内通村巷、外达西江的古水道。“目前,村里正抢抓工期修缮水道。”据工作人员介绍,预计到元旦,村民和游客就可以乘小艇,畅游这条千年水道。

元旦前后,村民和游客将可以乘小艇,畅游三巷村这条千年水道。廖明璨摄

元旦前后,村民和游客将可以乘小艇,畅游三巷村这条千年水道。廖明璨摄

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顺德龙江。随着昔日浊臭的龙江大涌变作水清岸绿的靓丽河涌。坐落其上的百年龙江新闸,也飘出阵阵咖啡醇香,成为当地热门打卡点。

新闸cafe由龙江新闸的闸站厂房改造而来,如今已成为当地热门打卡点。廖明璨摄

新闸cafe由龙江新闸的闸站厂房改造而来,如今已成为当地热门打卡点。廖明璨摄

景美

人水和谐共生

治水兴水结出的硕果,最终要流入千家万户,让市民共饮其甘甜。近年来,佛山以万里碧道和秀丽湖库为抓手,重塑水岸环境、打造亲水环境,营造一处处人水和谐共生的动人风景。

西樵山下的听音湖是佛山热门的滨水空间之一。听音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其湖面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西樵山的青翠轮廓。2023年,听音湖打造成为秀丽湖库。

西樵山下的听音湖是佛山热门的滨水空间之一。戴嘉信摄

西樵山下的听音湖是佛山热门的滨水空间之一。戴嘉信摄

听音湖核心景观是一条宽达228米、高差6.5米的瀑布,气势引人入胜。环湖而建的283米景观绿道与400米亲水栈道,则为人与水的亲近提供了惬意途径。

在听音湖举办的龙舟比赛。廖明璨摄

在听音湖举办的龙舟比赛。廖明璨摄

今年,佛山还计划在先行区内新建碧道60公里以上,新增水岸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截至9月底已新建碧道50.81公里,进度接近九成;新增绿化超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产业旺

“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佛山,“生态好水”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活水”。

佛山是广东省全域水经济试点市。按照计划,今年佛山将完成环两江先行区内4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到2027年,佛山还将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水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水区白坭文创特色小镇是佛山水经济试点项目之一,目前其首期已建成运营。在今年8月的《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白坭文创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经验获得大力推广。

三水区白坭文创特色小镇是佛山水经济试点项目之一。戴嘉信摄 

三水区白坭文创特色小镇是佛山水经济试点项目之一。戴嘉信摄 

白坭文创特色小镇“以水兴旅、水旅共赢”,通过深度融合龙舟、祠堂、疍家等本土文化,构建起“滨江+农业+文化+旅游”的多元业态格局。

坐落丹灶镇的仙湖同样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水经济发展之路。仙湖通过系统治理水环境,同时串联氢能产业、文化旅游与休闲商业,形成“水生态+科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里不仅是游人如织的风景胜地,更是环两江先行区探索水经济建设的示范窗口。

仙湖形成了独特的“水生态+科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戴嘉信摄 

仙湖形成了独特的“水生态+科创+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戴嘉信摄 

当夜幕垂下,这里便化作音乐的海洋。丹灶镇以仙湖为天然舞台,推出多场主题音乐会,打造兼具湖光气质与年轻活力的文化品牌——“氢谷之声”,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IP。

夜幕下的仙湖。戴嘉信摄 

夜幕下的仙湖。戴嘉信摄 

“佛山目前主要推动水上运动、滨水文旅以及新兴游艇游轮等水经济项目建设。”佛山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刘剑锋说。在探索水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佛山将坚持政府主导,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服务。

撰文:邱日华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