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揭秘“采音”过程,时长共3分39秒)
千年前的岭南声音如何“采集”?|全运会开幕式揭秘
9日晚,随着机器人敲响铜句鑃仿制品,一段大湾区人熟悉的旋律拉开了十五运会开幕式演出的序幕。
这是《彩云追月》的前奏,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演绎。这段音乐的来源,是南越王博物院藏一级文物——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铜句鑃。
这是一场跨越2000多年的对话,也是文明与科技的对话。
南方+记者专访开幕式总导演郎昆、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舒楠等,揭秘这段开幕式上来自千年前的岭南声音。
专家见证“采音”过程
还原铜句鑃的独特声音效果
前期采风时,总导演郎昆在南越王博物院意外发现了这套铜句鑃,随即有了灵感。
他告诉南方+记者,青铜句鑃和青铜编钟都距今有2000余年的历史。多年前,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打破了世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曾侯乙编钟包含完整的五声音阶和精确的“变宫”“变徵”音,证实中国早在公元前433年已掌握七声音阶理论,比欧洲早约200年。
“但世人并不了解句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众知道中国不只有编钟,还有青铜句鑃,希望文艺工作者能把它像编钟一样推广出去。”郎昆说。
最终,在通过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物局审批后,导演组将这件一级文物从展柜中“请”出来,在文博专家的见证下,由作曲家舒楠“敲响”了它。
机器人“敲响”古老的岭南乐器
“它的声音会有一些偏差,我们又通过电脑跟440赫兹的标准音进行校对。最终在开幕式上,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呈现了这个声音,由最新一代机器人优必选呈现敲击它的声音效果,奏出广东音乐经典曲目《彩云追月》的主旋律。这不仅具有历史纵深感,更让历史穿越了当下和未来。”郎昆说。

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在十五运会开幕式彩排现场。
回忆起采音的过程,舒楠感叹:“没有想到它的音准是如此美妙,可以想象到千年前的礼制——钟鸣鼎食之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我想,我们的祖先地下有知,也会觉得自己千年前的礼制声音可以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运动会上出现,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而骄傲的事情。”
“它‘当’的一声,我们都不禁发出赞叹。它的声音传播悠久,雄浑悦耳,是一种古今共鸣的感觉。”王维一告诉记者,自1983年出土以来,这套铜句鑃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专家周密的验证和策划下,铜句鑃曾经两度测音,为了解句鑃的铸造、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他表示,古代句鑃多使用于国家大型活动和重要仪式。时隔2000余年的句鑃乐声在这次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全民盛会中响起,让全国人民在穿越时空的乐声中感受激昂向上的运动精神,这是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为全民所共享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在公众文体活动中的具象呈现。
铜句鑃在岭南尚属首次发现
彰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色
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的常设展厅内,这套排列整齐、外型独特的青铜乐器颇为引人注目。
“这套铜句鑃是岭南地区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越族打击乐器。”王维一介绍,铜句鑃一套共8件,重191公斤,最大者通高64厘米,重40公斤;最小者通高36.8厘米,重10.75公斤。
在常人看来,铜句鑃外型酷似编钟的翻转版本,二者具体有何区别呢?
南越王博物院馆员、讲解员陈凤谊解释道,句鑃腔体为合瓦形,下有长柄,与悬挂起来的编钟演奏方式不一样,使用的是“植奏法”,通常放置于地面或插在器架上演奏。这套句鑃有正鼓音和侧鼓音,七声音阶齐全,音质尚佳。
据记载,句鑃本是吴越乐器,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年间,是先秦吴越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古越人分布地区的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都有出土。
“句鑃”,也会写作“钩鑃”。它的名字不见于古籍记载,而是源于器物本身的铭文,在早年发现的三套青铜器“其次句鑃”“姑冯句鑃”“配儿句鑃”上的铭文均显示这一形制的器物在当时被称作“句鑃”,因此研究者便将与之相近的器物称为“句鑃”。
王维一解释道,句鑃是先秦出现的青铜编列打击乐器,是中国古代礼仪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体现。2000多年前,岭南地区积极引入中原文化及周边地区文化,铸造了这套具有典型南方特征的大型打击乐器。“在铜句鑃出土的东耳室北墙下,考古队员还同时发现了青铜编钟、石编磬等。铜句鑃与源自中原地区的编钟、编磬等组成了一套铸造精美、组合巧妙的宫廷大型编悬乐器,为岭南音乐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八字铭文的正下方,还分别刻有“第一”到“第八”的序号,与其大小正好对应,这是“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礼记·月令》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这套制度堪称古代版“产品溯源系统”,乐府机构的工匠们必须将姓名或官职铸刻于器物上,一旦出现音准偏差或铸造瑕疵,相关机构便能顺着铭文精准追责到人。
相关阅读:
敲响铜句鑃仿制品的机器人,究竟什么来头?| 全运会开幕式揭秘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王芳 王涵琦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令 郑新洽 苏韵桦 ️
剪辑:南方+记者 莫迪 金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