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人”苏炳添,迎来“交棒”时刻

作者 许仪 2025-11-20 19:22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今晚的广东奥体中心,全场的聚光灯会有那么一瞬只为一个人而闪烁——“亚洲飞人”苏炳添将在此迎来自己的全运会谢幕演出。

十五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是36岁的苏炳添为自己选定的告别舞台。

作为队伍的第一棒,他的任务是为团队建立领先优势,然后准确完成交接棒,让后续棒次得以更从容地发挥。

犹如一则隐喻,中国短跑,也来到了这样一个交接棒的时刻。

1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将男子百米的亚洲极限推向新的高峰。

中国选手苏炳添(右四)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2021年8月1日)。新华社发

中国选手苏炳添(右四)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2021年8月1日)。新华社发

他的这一成绩,为全亚洲短跑界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原来,黄种人也可以站上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跑道。

人们期待他还可以跑得更快一些,但他自己心头冷静。

“9秒83这个成绩,我估计以后都跑不到了。一定要在某种条件下,气氛可以营造,但是状态、脚感等不是想来就来的。”苏炳添说。

百米直道上每一毫秒的提升,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从1978年,苏炳添的恩师袁国强创造10秒61的全国首个电动计时纪录起,到苏炳添2021年创造9秒83的亚洲纪录,中国人用了整整43年来完成这0.78秒的历史性跨越。

其间,不管是余壮辉、郑晨、李涛、陈文忠、周伟等前辈,还是张培萌、谢震业等与苏炳添同一时代的“战友”,都曾经为之付出过不懈的努力。

长年的高强度训练,让苏炳添习惯了与伤病抗争的日子。在很多个跑不动的时刻,他总是告诉自己,“你只是一只会累、会受伤的小鸟,只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就好了。”

再后来,在巴黎奥运会这个“史上最短奥运周期”里,为伤病所困的苏炳添,先后退出了布达佩斯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最后也不得不遗憾缺席了巴黎奥运会。

今年4月的国内大奖赛上,35岁的苏炳添在肇庆跑出10秒49的成绩。赛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真的跑不动了”。

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家门口举办的十五运会,自己可能早就选择退役了。

10秒49!苏炳添肇庆上演赛季室外赛首秀。

10秒49!苏炳添肇庆上演赛季室外赛首秀。

“退出巴黎奥运会之后,其实想过放弃,但是全运会在家门口举办,无论如何都希望能够出现在赛场上,所以为此付出很多努力。我特别希望能够为我的家乡、为粤港澳大湾区贡献力量,将全运会作为自己体育生涯的一个句号。”2025年年初,苏炳添在接受采访时说。

最终,他选择参加这场接力,是因为相信自己能赢,能够帮助到队伍。即便是最后一战,也要以强者的姿态。

就在1个多月前的全国田径冠军赛上,苏炳添还带领广东男队在4×100米预赛里,以38秒60打破了12年前在辽宁全运会上创下的全省纪录。

当年,这个成绩让广东队成为了全运会冠军。

2

10年前,如今成为苏炳添队友的陈冠锋还是端坐在电视机前的一个小孩子。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能有一天站到苏炳添的身边,并且天天和偶像一起训练、生活。

“10年前,我还没有接触短跑。当时从电视上看到苏炳添百米比赛跑进10秒,内心非常激动。”陈冠锋说。

他说,20日晚上的这场接力决赛,他会为了“大哥”拼上全力,让他以完美的荣誉告别生涯。

“我会一直跑到跑不动为止。我也相信每一名中国短跑运动员都秉持着这种精神,一直奔跑下去,一代接一代,我只是其中的一个。” 陈冠锋说。

不只是陈冠锋而已,当苏炳添真地准备放下钉鞋时,他的身后早已站满跃跃欲试的少年。

本届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这是20年来第一次没有苏炳添,也没有谢震业的名字。

最终,李泽洋10秒11夺冠,王胜杰10秒15紧随其后,曾克理10秒16拿到铜牌。

而在女子百米决赛中,来自浙江的16岁小将陈妤颉以11秒10的成绩强势夺冠,并且打破亚洲青年纪录,成功地将全运会女子百米冠军的年龄首次拉进“1”字头。

陈妤颉。新华社发

陈妤颉。新华社发

19日晚间,在男子200米决赛中包揽金银牌的广东双星施君豪、林健豪都是“05后”。施君豪20秒30的成绩,也让他成为继谢震业、张培萌后,少数几位能在200米项目跑进20秒40的中国选手之一。

这是一些年轻的、充满朝气和对未来期待的面庞。毫无疑问,中国短跑的“青春风暴”已然袭来。

“我从青少年时期就看他们的比赛,前辈们也经历了很多。我想说的是,几位老大哥请放心,未来中国短跑的大旗由我们这批运动员来扛!”新科全运会男子百米飞人李泽洋在夺冠后表示。

“我的目标很坚定,我一定会向10秒大关努力。我们这批00后、05后的运动员,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都希望能够为中国短跑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作出努力。”他说。

当年,刘翔曾是苏炳添的偶像和幸运星。而如今,苏炳添又成为了新的一代人心里和眼里的光。

3

“我退役了以后,不会跑了,‘跑’够了。”苏炳添说。

但或许,当苏炳添终于停下赛道上的步伐时,中国短跑才要迎来跑得更快的新开始。

在苏炳添跑出9秒83之前,他总是念叨着,中国短跑有潜力跑进9秒85,即使是自己做不到,也希望退役后带出能跑进9秒85的人。

苏炳添等获得递补奥运会奖牌。

苏炳添等获得递补奥运会奖牌。

现在,这个数字可以很自然地更进一步了。

无论是跑出9秒91还是9秒83,我自己能感到这不是中国运动员的极限,我觉得我们可以跑到9秒76、77左右。”苏炳添说,“因为我并不是中国运动员里天分最好的那一个,而且随着目前营养状况、训练条件、康复水平的提升,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

中国田径的跨越,始终靠的是“科学+拼搏”的双轮驱动。

1米72的苏炳添能在东京以“中国速度”创造历史,除了天分、努力和时机,更因为中国田径队应用了最先进的运动生理科学手段,开发出了适合运动员特点的技术体系。

曾经拿自己做研究对象、写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等论文的苏教授,如今已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最近,暨大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训练基地已经正式挂牌启用。

苏炳添在暨大开实训课。

苏炳添在暨大开实训课。

苏炳添说,希望能把个人的奋斗延续为团队的探索,把“跑得更快”转化为“让更多人跑得更快”。

“9秒83是中国田径的一个成功案例,是靠背后很多人对我的支持才能共同完成。”苏炳添说,“所以我们要把9秒83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把基础、技术、专项力量等各个部分一一拆解细化,应用到未来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成才上。”

在十五运会田径女子100米决赛中,澳门队选手吕艳兰最终排名第七。她由此成为首位跑进全运会百米决赛的澳门选手。而吕艳兰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她是苏炳添速度研究和训练中心揭牌后纳入培养的首名运动员。

“我们要做好青少年梯队建设和选材的指标体系,让广东短跑的传承有更多新鲜血液。”苏炳添这样说。

中国短跑当然只有一个苏炳添,但苏炳添未来却可以让更多中国短跑运动员跑得更快。

所以,这不是一次别离,而只是一次接力棒手递手的传递,接棒的人已经起速,向前。

南方+记者 许仪

编辑 余佩 李江萍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