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AI画时景#
地下“水晶球”初显威,两月跑赢国外十余年! | AI画时景
近日,位于广东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在正式运行两个月后发布首个重大科学成果。科学家成功测定了中微子振荡的两个关键参数,测量精度较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1.5至1.8倍,超越国外同类实验10余年的努力成果。
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宇宙中最轻且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它会像变魔术一样,在不同类型之间转换,即“中微子振荡”,研究其振荡规律是揭开宇宙奥秘的重要途径。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人类为探测中微子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能在仅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其探测器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科研人员将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出此框架的新物理。
|编者按|
围绕高质量发展,广东坚定不移求新,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南方+客户端推出《AI画时景》栏目,立足广东,聚焦全国,紧扣意义重大的科技创新、产业革新、重大工程建设节点事件,以“新”画“新”,用心绘“景”,融合AI技术与手绘,打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视角。敬请垂注!
策划:王溪勇
统筹:何勇荣 胡良光 纪蓓 张哲 张西陆
执行统筹:李珩丹 刘子葵
采写:南方+记者 吴雅楠
海报文案:傅倩影
手绘/动画:张瑞威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傅倩影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