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副主任药师 李霭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中药师 招志辉
你真的懂补水吗?
补水不仅是一个日常习惯,
更是一门科学。
夏日炎炎,
特别是爱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
虽然你知道要让他们
保持喝足够多的水,
但不是喝得多就一定解渴,
下面就边充电边补“坑”,
让我们水灵一整个夏天。
01
夏日炎炎
碳酸饮品不能解渴
在很热又口渴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喜欢喝一口冰可乐这类碳酸饮料,虽然一口下去感觉很爽,但它是补水的“头号骗子”。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也进一步强化冷水的冰感和刺激性,使大脑误以为已经摄入了足够的水分而停止补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饮料的“欺骗性”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然而,对于身体缺水的人来说,非明智之举。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02
高能饮料
补水效果显著
夏天,建议大家定时定量喝白开水和40摄氏度左右的温开水,是最好的。如果在剧烈运动后大量排汗,或遇到不便饮水及不便如厕的情况,可考虑选用既可解渴又能“储水”的高能饮品。
在解渴效果和“储水”持久性方面,谁是最强王者?其实,是高能饮料,它相较于不含能量的饮料,其补水效果更为显著。
效果显著的有口服补液盐和牛奶,均含有高浓度的钠和钾,能够有效减少尿液的产生,进而实现补水的目的,是解渴和“储水”的最优产品。特别是因呕吐、腹泻或剧烈运动而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是最好的选择。
温馨提醒一下,这些高能饮料不能当水喝。牛奶可能会让你的体重悄悄增加,口服补液盐虽然比牛奶的热量低,但口感可能不太好。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此外,部分运动饮料不含有电解质,却额外添加了大量的糖分,选购时应特别留意选择那些既含电解质又低糖的运动饮料;碳酸饮料、果汁,富含能量或钾元素,但其含糖量高,补水效果会大打折扣;啤酒和咖啡均有利尿作用,其补水效果相对较差。
03
不同情况下如何补水
收好这份秘籍
在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应避免迅速大量饮水,而应遵循2个“30分钟”的科学补水方法。
即先休息30分钟,随后饮用50至100毫升的温水或稀释的盐溶液,进行口腔和咽喉的湿润,再经过30分钟的休息后,继续适量饮水,记住避免饮用冰水。
特别天气炎热时,在空调环境中,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会增加,因此需要更加频繁地补充水分。天然矿泉水(包括冰川水)应作为首选。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04
应该渴了才喝水吗
儿童的正确补水方法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且活动量大,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的缺水信号。渴了才喝水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和体能,一般建议睡前喝一杯水,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水,其余时间里少量多次补水,每1小时—2小时补水一次。
1岁以下儿童,每日饮水量通常为200毫升至300毫升。
1岁至3岁幼儿,每天约需600毫升至700毫升水分。
4岁至6岁儿童,每日水分总摄入量约为700毫升至800毫升。
这一范围也受尿量、运动量、环境温度及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尿液颜色加深也可能是缺水的信号哦。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05
不爱喝白开水的小孩会怎样
孩子们都爱喝含糖饮料,因为含糖饮料进入人体后,会迅速提升血糖水平,促使大脑释放大量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一次次的“奖励”都会强化大脑对糖分的渴望,使孩子们陷入“喝含糖饮料→愉悦→反弹焦虑→继续喝含糖饮料”的恶性循环,短暂的快乐正悄悄地改变他们的健康轨迹。
长期喝含糖饮料,可能导致孩子们体重增加的同时对骨骼、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功能和未来代谢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一项涵盖欧洲10个国家、超过45万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或以上含糖软饮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每月少于一杯的人高出17%。
无糖饮料只是含糖量极低,长期饮用可小心喝成“小胖墩”。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显示,饮用无糖饮料的人群相较于不饮用者,BMI指数高出0.8,腰围增粗2.6厘米,且腹部肥胖的发生率高出36.7%。
咖啡并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饮用,咖啡因等成分可能刺激肠胃、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
对于3岁至12岁的儿童,适量饮用凉茶有助于消化。凉茶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具体实践成果,虽然适合在夏季饮用,但绝不能替代水。凉茶本质上属于中药性质较浓的茶饮料,内含多种中药成分,性味偏凉。儿童处于稚阴稚阳阶段,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因此在饮用凉茶时,我们应仔细辨别儿童的体质虚实,对症选择。此外,部分凉茶中常添加糖分以提升口感,长期过多摄入糖分易导致儿童肥胖和食欲下降。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科学饮水,
才能既解渴,又健康,
多了解孩子补水要点,
一起养成科学补水好习惯。
关于科学补水,
你还想知道什么?
欢迎留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