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球衣上的“好五金,金利造”,看似村超解说员口中的“硬广”,实则透露出“老广”的精明之处。无论输赢,这句行业标语只要出现在“村超”赛场,就已经达到目的。更欣喜的是,出征“村超”的广东省肇庆金利诚峻足球队(下称:金利诚峻队),不断超越既定目标,过关斩将拿下全国总冠军。
出征“冠军之夜”的金利诚峻队。施亮 摄
出征“冠军之夜”的金利诚峻队。施亮 摄
8月23日晚,首个“村超”全国总冠军诞生,金利诚峻队从680多支球队脱颖而出,从家乡小球场踢到贵州大球场,球员们登上最高领奖台,骄傲地指着胸前球衣的“好五金,金利造”,高声喊道:“我们做到了!金利是冠军!”
夏至以来,金利镇从“龙舟热”转到“足球热”。贵州村超、佛山西甲、金利金超、金利足协杯……持续到国庆,金利诚峻队都要保持“除了五金厂,就是绿茵场”的紧凑循环模式。
在这支球队,你能看到五金产业工人脱下布鞋、换上球鞋,能看到穿着短裤、脚踏拖鞋的教练组,也能看到16岁小将在全国赛场上打入首个进球,还能看到研究生比赛结束后“掏出”电脑写论文。
如此强度,金利人却甘之如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球队一直都是不甘现状、永不服输、全力以赴的。”金利诚峻队总教练黄友彬说。
从粤H到贵H,金利诚峻队在村超的绿茵场上实现了自我超越。成功的秘诀往往隐藏在体育赛事之外。观察肇庆高要区金利镇,这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五金小镇,不难发现,金利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与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金利镇航拍。陈彦成 摄
金利镇航拍。陈彦成 摄
蝶变之路,把冠军带回金利
“ 机会永远会留给准备好的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要对自己有信心,对队友有信心,对球队有信心。 ”“村超”决赛前最后一次球队会议,肇庆金利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冯冬妮用最真诚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队员。十余天的时间里,她从“足球小白”变成球队的“心灵按摩师”,与教练一起向队员传递力量。
“只要认真去对待,就会有所收获。你们要打败的是自己,不是对手。”正如冯冬妮所说,这支球队正是在不断地超越、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了蝶变。
时间回拨至小组赛第一轮,初来乍到、人员不齐的金利诚峻队就碰上了“开门黑”,2:4不敌山东朱家庄村足球队。
来不及去懊悔,只有迈步向前。总教练黄友彬连夜驱车回乡,星夜兼程将首战缺阵的队员接回贵州,无缝连接参与第二轮比赛。面对密集严峻的赛程,金利诚峻队并未显露疲态,反而展现出愈战愈勇的顽强斗志,先失一球、追平、反超、被追平,最终金利队凭借一记“世界波”拿下上海金山卫八一村足球队,赢得小组赛关键胜利。
1/8决赛上,金利诚峻队迎来开赛以来最艰苦一战,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后窑子村足球队鏖战至最后,在常规时间内2:2难分胜负,在点球大战中,金利队员稳定发挥,淘汰对手。
作为赛事粤港澳大湾区冠军,金利诚峻队在全国赛场上刮起“南派足球”风暴,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闯进决赛。
“你失位,我补上。球场上没有相互埋怨,只有相互激励。”球员陈友智告诉笔者,无论是队员,还是后勤,大家都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每个细节,球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总决赛上半场补时阶段,金利诚峻队10号球员陈友智进球。(中间位为陈友智)施亮 摄
总决赛上半场补时阶段,金利诚峻队10号球员陈友智进球。(中间位为陈友智)施亮 摄
决赛,金利诚峻队对阵广州和平商会队,上演广东“德比”。两支球风相近、彼此熟悉的球队,上来就展开了激烈角逐。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上半场补时阶段,金利队23号董嘉煌在边路拼出机会拔脚怒射,对方门将奋力把球扑出,10号陈友智把握机会,机智补射,将比分改写为1:0。下半场第67分钟,肇庆金利金利77号队长李逸华冷静罚入点球,比分锁定2:0。
施亮 摄
施亮 摄
颁奖仪式上,黄友彬在队员们的簇拥下,站在闪光灯最亮的地方,举起了全国总冠军的奖杯,与不远千里来“撑场”的啦啦队们,和盯着屏幕看直播的乡亲们,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这个热烈的夏天,属于不抛弃不放弃的“老男孩”,属于勇敢追梦的小队员,属于每一位热爱足球的金利人。
“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苗”
走进贵州榕江县,都柳江穿城而过,正是这涓涓细流,滋养出热气腾腾的村超,顺着主干西江奔流入海的足迹,仍能够找到更多热爱足球的沃土。
西江进入广东,首站抵达肇庆,一路向东流经广佛,最终汇入大海。诚峻队来自西江沿岸的一个富庶小镇,确切地说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的最东端,与佛山的“西甲”发源地三水区隔江相望。这里是“中国小五金之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十分有活力的小镇。
“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苗。”黄友彬曾多次提到这句话。这个小镇的足球文化已蓬勃发展了30余年,对足球的热爱不亚于贵州人民,是什么样的土壤“长”出全国冠军?
观察发现,金利足球的文化土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环境土壤、社会土壤、精神土壤。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土壤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金利生机勃勃的足球文化生态。
西江水系冲击出平坦开阔的珠江三角洲,孕育了金利足球文化的环境土壤。1994年,金利镇成立了足球协会,后来逐步建立起竞赛部、纪律部、裁判委员会和招商部,目前全镇有150多支球队、3000多名注册球员,还有16个真草足球场、3个灯光足球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热爱足球的人在场上驰骋。
金利诚峻队参加的过往比赛。金利足协供图
金利诚峻队参加的过往比赛。金利足协供图
“中国小五金之乡”的产业支撑,为金利足球文化提供了社会土壤。“以前球队以村名来命名,现在大多以企业名来命名。”金利足协会长梁贤华说,金利有近8000家五金企业,踢足球的人几乎都做五金生意,他们有着自己的五金作坊或工厂,久而久之,足球成为产业交流的重要渠道,“场上90分钟的比赛交流,远胜2个月的餐桌交谈。”
自2010年起,金利绿茵场上便活跃着来自非洲的外籍球员,他们因商务往来曾在此地落脚。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利不仅见证了土耳其、埃及、韩国等国家的采购商友谊赛,更通过足球这一共同语言,促成了诸多商业合作。黄友彬透露,球队的核心在于其球风,正是这种优秀的球风,帮助球队收获了肇庆相关建筑企业的合作订单。
精神土壤是金利足球文化的内核。不服输、充满活力、执行力强,这些刻在金利人骨子里的特质,不仅体现在足球场上,也同样体现在龙舟竞渡之中。许多球员同时是龙舟扒丁和五金工匠。每年五月初一西围涌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塑造了金利足球文化的团队精神、荣誉信念与强健体魄。正是这种不畏强手、敢于拼搏的精神,推动金利诚峻队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勇夺村超全国总冠军。
造就的不止绿茵奇迹
金利诚峻队勇夺“村超”全国总冠军,不仅是金利足球发展新的里程碑,更是一个城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比赛虽已落幕,但是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歇。
借助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金利正积极谋划推动体育设施升级,计划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硬件水平与覆盖范围,让足球真正成为全民可享、全民乐享的生活方式。
同时,将学习借鉴“村超”成功经验,推动“体育+”融合发展——以足球为媒,整合本土龙舟、文旅、五金产业资源,打造具有金利特色的“金超”“足协杯”等品牌赛事IP;通过赛事引流带动餐饮、住宿、文创消费,发展体育旅游,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继续深化“企业联队”模式,鼓励更多五金企业赞助或组建球队,使足球成为产业互动、商务对接、人才交流的独特平台。
金利龙舟赛。高要发布 供图
金利龙舟赛。高要发布 供图
金利的奇迹,远不止于绿茵场上。作为“中国小五金之乡”,这里拥有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五金产业链,数千家五金企业创造了“作坊变企业”的奇迹。作为“中国传统龙舟名镇”,金利“村村有龙船、家家有扒丁”,西围涌的百舸争流造就了“广州看花市,金利看龙舟”的美誉佳话……
从这里走出去的,不只是一支冠军球队,更是一种“抱团发展,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它体现在绿茵场上,也渗透在车间里、龙舟上、谈判桌前。
金利镇的自动化五金生产车间。赖家乐 摄
金利镇的自动化五金生产车间。赖家乐 摄
金利镇政府更是将足球精髓融入发展骨骼。如统筹足球战术一般排兵布阵“百千万工程”的“五个大抓”,激活镇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像攻城拔寨的前锋一样“大抓产业发展”,像守护最后防线的门将一样“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像串联攻防的中场一样“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像引领全局的教练一样“大抓体制机制改革”,像构筑中坚力量的后卫一样“大抓社会力量参与”。
正如金利诚峻队球衣肩膀处的八个字“抱团发展,勇立潮头”。未来,肇庆高要金利将继续以体育凝聚人心,以产业夯实基础,以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广纳四方客商,努力打造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强镇。
◎相关阅读
撰文:王焌鑫 施亮
统筹:吴帆
策划:赵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