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门经济“半年报”出炉,其中多项重要数据表现亮眼,位列全市前茅。亮眼成绩背后,是龙门以实体经济为本,全力构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持和努力。
当前,根据惠州市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的定位,龙门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实际情况,重点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中游的功能性薄膜新材料产业,全力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致力打造“湾区龙门·华南膜城”,力争建成全国首个功能膜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规模初现
全县现有涂布生产线超500条
功能性薄膜新材料是指通过特殊材料、工艺或结构设计,赋予传统薄膜材料特定功能(如光学、电学、力学、热学或化学性能)的高附加值薄膜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与显示、新能源与储能、汽车、包装、医疗、建筑等领域,是现代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之一。
近年来,龙门聚焦功能膜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五个招商工作组的聚合效能,通过以商引商、外出招商、展会招商、活动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开展精准招商,构建起市场自发联动与政府积极推动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通过与行业平台“有材有料&涂布之家&模切之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获取企业资源,全方位推介龙门在产业基础、政策扶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功吸引了一批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为功能膜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欧陆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比较早落户龙门的功能膜代表企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光电薄膜材料、光学级薄膜材料、胶粘材料、高温材料、车载显示材料等。在龙门各级政府部门高效服务下,项目得以快速落地,龙门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给了企业放手干的信心。随后,该公司又追加投资,并带动了一批功能膜项目相继落户。目前,该公司一期项目已顺利完成建设,自2024年8月正式投产以来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亿元,并为当地提供了200个就业岗位,项目二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主体建设,三期则处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为加快形成产业聚焦效应,去年7月,龙门成功举办了功能膜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通过招商会联系对接14家功能膜意向投资企业,总投资24.6亿元;去年11月,又组团参加在深圳市举办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展及举办系列招商活动,对接了23家功能膜的意向投资企业,进一步提升打造“华南膜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到龙门投资。
依托全周期精准服务体系,目前惠州龙门产业园区已累计引进功能膜上下游企业53家,总投资超100亿元,涂布生产线突破500条,基本达成意向投资项目4宗,总投资16.2亿元;在谈上下游产业项目超百宗,总投资约200亿元,预计2025年涂布生产线累计超600条。在优质项目助力下,龙门从“生态绿城”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多方合力
推动县内功能膜企业协同发展
日前,惠州市“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活动走进龙门。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深入产业园区、企业生产线及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就当地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补链强链积极献策。
“功能膜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聚,龙门在配套服务上下了大功夫,比如全流程跟踪、设立创新中心等,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与技术难题,市人大代表李慧文建议,龙门可加强校企合作,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推动本地职业院校开设涂布、模切等专业课程,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事实上,为支持产业发展,龙门近年围绕企业需求不断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出台《龙门县促进功能性薄膜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点支持企业规模发展、产业转移、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促进功能膜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此外,通过成立龙门县新材料产业协会,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企业沟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针对功能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龙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支撑能力。一方面,加强创新主体和企业创新平台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同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合作设立了华南高性能胶膜创新应用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加强人才保障,园区联合市、县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化工材料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引育技术人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与行业平台和企业合作开设涂布模切班,“订单式”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在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方面,龙门计划引入检测检验平台,为功能膜企业提供全流程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相关】
营商环境“温度”提升产业发展“速度”
依托与深圳市对口产业协作的契机,龙门功能膜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协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显著,“华南膜城”的战略支点愈发坚实稳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崭新路径。
据惠州龙门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帆宇介绍,在推动功能膜产业平稳发展的过程中,龙门不断强化服务,提升投资营商环境,提高涉企事项审批服务效率,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代办制”“包办制”等机制,每天上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企业在建设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无障碍施工。建立“一个项目一支队伍”的工作机制,由园区班子成员及部室负责人挂钩联系企业,建立企业问题台账,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和“挂图作战”,推动项目落户建设全面提速。建立“安全生产管家”“环保管家”机制,提升园区环境质量,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营商环境的“温度”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龙门以优质服务为底色,以高效便捷为支撑,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当前,除了功能膜产业,龙门还锚定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与生命健康、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构建起“四区协同”的产业发展大格局。
【声音】
广东欧陆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运营部副总经理温美婷
助力龙门打造功能膜产业创新枢纽
“我们选择落户龙门,看中的是当地与功能膜产业的适配性以及长远发展的潜力。” 温美婷表示,龙门交通网络完善,便于原材料采购运输,且靠近珠三角消费市场,产品能快速触达终端客户。同时,当地精准出台扶持政策,在企业规模发展、产业转移、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给予助力,有效促进功能膜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服务层面,园区还提供“定制化”服务,从土地规划到环评预审全程协同,提前梳理产业准入标准与配套需求,这些叠加优势,让企业果断选择扎根龙门。
未来,企业期待与龙门共筑功能膜产业高地,打造名副其实的“华南膜城”。一方面,借本地产业政策持续发力,计划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创新应用中心实验室攻关前沿技术,突破国外垄断。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二期项目建设投产,在园区新增高端涂布产线,导入自动化生产系统,扩大产能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探索“膜+应用场景”生态,与下游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功能膜在新能源、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定制化应用,助力龙门从“功能膜生产基地”向“产业创新枢纽”进阶。
广东省恒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昌元
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叶昌元看来,目前惠州龙门产业园区已逐步形成功能膜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落户园区的企业不仅能享受产业转移政策、税收优惠,政府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全程跟踪项目落地、建设、投产。
谈到园区为落户企业长足发展提供的帮助,叶昌元感触颇深。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园区根据项目的投入金额给予一定比例资金补贴;对于购置先进生产设备的企业,政府给予设备采购金额一定比例补贴。如今,园区建设了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实验验证等服务,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此外,园区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协同发展,园区内的企业之间通过联合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企业将持续投入研发,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出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或服务。
【延伸】
龙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龙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龙门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61亿元,增长6.6%,全市排名并列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5.93亿元,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46亿元,增长13.2%,增速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1亿元,增长16.7%,增速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惠州龙门产业园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85家,2024年实现产值103亿元;累计招引企业超240家,其中超170个项目实现投产、60余个项目启动建设,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2025年以来,园区再掀招商热潮,新签约项目突破35个,总投资规模超8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0亿元。
接下来,龙门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打好龙商升级、龙商回归、新商招引组合拳,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引擎。同时,深入推进园区投融资工作,做大做强惠州龙门产业园区,加快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强园区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龙门还将依托五个招商工作组开展精准招商,今年重点招引功能膜新材料、医药健康和食品加工产业,加快打造百亿产值产业。
采写:南方+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龙融县融媒体中心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