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慢慢起身,扶好助行器,我们一步一步来。”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关节二科病房里,康复师轻声引导着刚做完手术的陈婆婆。
100岁的陈婆婆握着助行器扶手,在医护人员的守护下缓缓站立,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场关乎超高龄老人骨折的救治,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时间倒回5天前,陈婆婆的生活还是另一番模样。平日里身体硬朗、常帮家里打理家务的她,在家中意外滑倒,右侧髋部瞬间传来剧烈疼痛,当场无法站立。
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当地医院,X光检查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折”。然而,面对百岁高龄和复杂的身体状况,当地医院因手术风险极高、设备条件有限,建议转至更有经验的医院治疗。
“当时婆婆疼得厉害,我们看着特别揪心。”陈婆婆家人回忆,经亲友推荐,他们抱着一线希望,将陈婆婆转往茂名市中医院关节二科。
全面检查后,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除了股骨颈骨折,陈婆婆还患有慢性心衰、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脑梗死、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且伴有老年痴呆症状,手术风险极高。
“老年髋部骨折本身就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褥疮、严重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国内外骨科指南均强调,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它能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不仅恢复关节功能,更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生命质量。”关节二科刘思景博士解释,陈婆婆的多系统基础病,让手术风险呈几何级上升。
“高龄绝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区,关键是要制定最安全、最精准的方案。”医院副院长、关节外科专家涂明中得知情况后,立即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
脑病科、心血管科、麻醉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陈婆婆的心肺功能、凝血指标、感染控制等问题展开反复论证。患者心衰病史需要术前精准调控心功能,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要快速纠正,肺部感染需先控制炎症,麻醉方式更是要兼顾安全与术后复苏速度……
经过反复论证,团队最终确定手术方案:为陈婆婆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按计划启动。麻醉科主任张孝华指挥,副主任李智清担任主麻,密切监测陈婆婆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确保麻醉深度精准可控;涂明中主刀,刘思景团队默契配合……每一个步骤都精准高效,整个手术仅用30余分钟便完成。术后,麻醉团队精心护理,陈婆婆顺利复苏并转回病房。
让人惊喜的是,术后第一天,陈婆婆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还能与家人清晰交谈。复查X光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彩超未发现血栓形成。在医护与康复团队的协助下,她已能站立并借助助行器行走,当双脚再次接触地面时,陈婆婆眼里满是激动。
“从不敢想到能重新站起来,太感谢医院的医生护士了!”陈婆婆的家人对医护团队连连道谢。
“跌倒预防是关键。”医院专家提醒,老年人群体髋部骨折发病率高,居家环境防滑、适量补钙等预防措施很重要。“一旦发生骨折,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尽早手术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让老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医院负责人说,这场跨越百岁高龄的“骨折救治战”,不仅展现了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危重老年患者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为更多高龄骨折患者带来了希望。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冯华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