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岁男童因全麻拔牙死亡一事,引起全网关注。
湖南桂阳县卫生健康局发布通报显示,经医院综合诊断,患儿埋伏牙位置较深,且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不高,手术难度大,经家属同意后,于7月21日12时40分在全身麻醉下行上颌埋伏牙拔除术。



4岁男童全麻拔乳牙身亡,涉事医生停岗
为何4岁拔牙需要全麻?在舒适化治疗流行的当下,医疗机构应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规避麻醉风险?
埋伏牙多数需拔除
根据通报,患儿埋伏牙位置较深,且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不高,手术难度大,经家属同意后,决定采取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埋伏牙?广州一所公立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钟佳称,埋伏牙是指“应萌出而未萌出”的异常状态,埋伏在颌骨内或牙龈下的牙齿,可能是恒牙,也可能是多生牙(额外牙)。若埋伏牙无任何症状,不影响邻牙和颌骨发育,可定期观察;一旦埋伏牙压迫邻牙,引起邻牙异常吸收,引发颌骨囊肿或影响正畸治疗,则需通过手术拔除。
钟佳说,现实中,需要拔牙的孩子选择全麻,更多是因为儿童幼小,对牙科治疗有严重恐惧,导致孩子很难配合医生手术。“在这种情况下,若经过家长同意,则可考虑采取全麻手术方式。”她说。
大部分儿童拔乳牙无需全麻
比起埋伏牙,许多家长关注的是儿童是否应该全麻下拔除乳牙?
“绝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在拔乳牙时是不需要全麻下进行的。”钟佳表示,若小孩子年龄在2岁以下且发生较严重牙外伤,或者是伴有其他疾病,如孤独症、脑瘫、罕见病,则必须在全麻下完成口腔治疗。
全麻下拔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钟佳说,一方面,口腔操作过程中需要放置填塞纱条,注意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牙齿碎屑等,防止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全麻术后及时取出填塞纱条,注意伤口止血,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前增加儿童家族史和过敏史筛查
一直以来,低龄儿童拔牙愁坏了不少家长。乳牙龋坏、多生牙等问题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但部分孩子因恐惧或认知局限,在牙椅上哭闹挣扎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化解这道难题,将舒适化医疗及全麻技术引入儿童口腔治疗领域,很好地解决了孩子不配合、治疗周期长等痛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寿平说,尽管现在的全麻技术很成熟、舒适化医疗非常普及和安全,麻醉意外整体发生率不算高,但因为儿童身体机能特殊,较普通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不确定的风险。
广州一名麻醉科主任医师表示,现实中,部分医疗机构可能存在放宽儿童全麻适应证的情况,还可能囿于麻醉人手紧缺、配套的麻醉相关设备及急救设备不充足等原因,导致儿童的麻醉风险进一步提升。
王寿平建议,一方面,在开展儿童舒适化治疗时,医疗机构要设立麻醉复苏室,配备专业团队,并确保急救设备齐全,一旦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响应,确保孩子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首先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增加麻醉人力及设备配置,同时强化人员应急能力培训。“在开展手术前,要充分术前评估、特别呼吸道管理的风险评估,增加对儿童过敏史、家族病史的筛查,降低麻醉风险。”
南方+记者 黄锦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