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在深圳开幕,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榜单集中发布。
无论是代表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还是象征高成长性的瞪羚,有一个区的表现都尤为亮眼——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42家独角兽企业中,宝安占据7席,位居全市第二;深圳215家瞪羚企业里,宝安以71家的数量登顶全市第一。
再加上14家潜在独角兽、14家种子独角兽,宝安 “7+14+14+71” 的“创新先锋队”已然成型,正以集群之力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技术硬核
掌握细分领域“话语权”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在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评选中,宝安7家企业上榜,覆盖物流机器人、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呈现出鲜明的技术硬核特征。
润鹏半导体的12英寸晶圆制造线攻克BCD工艺难题,填补了大湾区车规级芯片制造空白。
云豹智能是国内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大芯片DPU行业龙头企业,获腾讯、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创投等的投资。
海柔创新的箱式仓储机器人为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超1500个项目提供服务,可帮助企业一周内完成自动化改造,让存储密度最高提升5倍。
光羿科技的电致变色薄膜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从智能天幕到波音舷窗,重新定义玻璃调光行业的技术标准。
礼鼎半导体专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产品应用于5G通信、人工智能、车用电子等领域,服务于数据中心、无人驾驶等市场。
英飞源是业内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充电五分钟,续航250+公里”。
正浩创新的户外电源品类全球销售额第一,自研快充技术让户外电源1小时满电,重塑全球清洁能源消费场景。
这7家企业深度嵌入宝安制造业肌理中,体现了企业从技术立身,到细分领域称王,再到规模扩张获得资本巨量加持实现更大发展的完整过程。
若将视野放宽,这支“创新先锋队”的身后,是宝安更为庞大的产业矩阵:8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构建起资本护城河,14家潜在独角兽、14家种子独角兽、71家瞪羚企业构成创新中坚力量,2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夯实细分领域根基,7402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创新基座。
从独角兽的爆发式增长,到瞪羚企业的持续加速,再到“小巨人”的深耕细作,宝安正形成多梯队、全链条的产业升级动力源。
集群密码
政府搭台、资本助力、企业快跑
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的集群式崛起绝非偶然。在宝安的创新生态里,藏着一套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培育逻辑。
记者了解到,宝安聚焦“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领域,多渠道挖掘潜力企业,建立了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培育库,目前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库企业达200余家。
为了给独角兽、瞪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宝安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举办供需对接活动。
今年以来举办了60场银政企对接会,服务企业超6220家,促成1717笔融资,171.96亿元资金活水精准滴灌。
组织企业走进比亚迪、广汽埃安、赛力斯、深圳技术大学等找订单、找客户、找人才,25场供需对接活动让943家企业找到市场,20亿元成交额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通道。
更关键的是政府基金的“靶向投资”——市、区引导基金共同参与云豹智能B+轮融资,将这家核心企业稳稳留在宝安;汉诺医疗、润鹏半导体等企业的成长轨迹中,都能看到宝安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的身影,而总规模40亿元的国中专精特新投资基金里,宝安12亿元的出资更显培育决心。
虽然没有一条刻板的、必须一步步走的“流水线”,但沿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潜在/种子独角兽→独角兽→上市企业”的路径,宝安企业的成长有了清晰坐标。
何以进阶
估值要冲高,分布更均衡
专家建议,亮眼成绩之下,宝安的创新军团仍需突破两道关卡,塑造更硬核的创新策源能力。
一是榜单“排位”不够靠前,冀盼诞生“超级独角兽”。
数据显示,目前宝安7家独角兽中,润鹏半导体21亿美元的估值虽为区内最高,但在深圳42家独角兽中仅列第14位;其余6家估值均未突破12亿美元,集中在榜单后三分之一区间,宝安尚未培育出真正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超级独角兽。
技术创新的深度,将决定着宝安未来能否诞生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领军企业。
二是创新资源较为集中,期待未来“全域创新”。
从“7+14+14”的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种子独角兽梯队分布来看,新安11家、西乡10家,两个街道合计占比达60%,形成创新资源的密集区,石岩、福海街道则各有3家。
如何让各街道都迸发出创新动能,在相互竞争中助推宝安发展,考验着宝安资源调配的智慧。
宝安的实践证明,从政策扶持到资本赋能,从技术攻坚到市场拓展,一套系统性的培育体系能让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种子生根发芽。但要培育出真正的全球领军者,还需要更包容的试错环境、更开放的协同网络,让企业敢于在核心技术领域“啃硬骨头”,在全球市场中“蹚新路”。
毕竟,每一只独角兽的背后,都曾是不起眼的瞪羚。
文字:南方+记者 苏国锐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统筹:南方+记者 崔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