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麻竹笋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截至2025年6月末,英德麻竹笋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从业人员达17.5万人,联农带农9.15万户,2024年底英德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9.65亿元,在当地称为“剥衣黄金”。
目前,英德麻竹笋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
目前,英德麻竹笋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
为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将麻竹笋产业打造为百亿级农业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积极打造金融引擎,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服务、精准护航,助力麻竹笋产业“节节高”。
2024年底英德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9.65亿元,在当地称为“剥衣黄金”。
2024年底英德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9.65亿元,在当地称为“剥衣黄金”。
精准施策 滴灌特色产业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加强系统谋划,在政策端持续加码加力,一项项优惠政策,一条条实惠举措,正在万亩麻竹笋种植加工区落地生根。
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出台专项金融支持政策,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制定《金融支持清远“百亿产值”农业产业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以麻竹笋为代表的农业主导产业的支持,助力“清字号”“粤字号”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塑品牌。截至2025年6月末,清远麻竹笋全产业链贷款余额9.36亿元,同比增长22.97%,惠及市场主体3317户。同时,积极构建政银协合作机制,指导英德农商银行与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签订《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发展麻竹笋产业的企业及农户整体授信50亿元,有效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金融需求。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还持续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资金供给,优化“央行资金+特色产业”模式,引导英德农商银行、英德泰隆村镇银行等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加力支持麻竹笋产业发展。2024年以来至2025年6月末,全市累计运用再贷款资金为英德麻竹笋产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385万元。
以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一家专业做麻竹笋农产品的企业,拥有完善的电商运营中心、2家麻竹笋加工厂,通过发展麻竹笋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为支持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进一步带动周边笋农种植、促进农户就业,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指导英德农商银行运用再贷款工具为该企业提供178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难题。
精准发力 创新产品服务
为满足麻竹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和信贷支持力度,向麻竹笋产业精准“输血”。
中国农业银行清远分行积极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从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力,创新推出“麻竹笋e贷”“农业龙头贷”“产业兴农贷”等产品,全力助推英德市麻竹笋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累计对麻竹笋产业投放贷款7.2亿元,帮助440户农企农户增收致富。
“当时,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土地流转和竹苗采购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正是农业银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申请简便、利率低、放款快。真是太感谢农行了!”在收到农业银行清远分行发放的贷款后,从事种植和加工麻竹笋的朱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今年年初,朱先生承包了400亩竹山,计划加大麻竹笋种植,但由于种植加工成本变大等原因,一度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清远分行客户经理得知情况后,经过调查、审核,利用“麻竹笋e贷”为该农户成功发放融资贷款,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清远分行累计发放“麻竹笋e贷”1.03亿元。
除了产品创新,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还不断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指导英德农商银行依托当地麻竹笋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名单,建立“链主”服务目标清单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农户清单,逐户摸查,并形成融资需求清单,因户施策,研究配套“金竹笋”“笋农贷”“麻竹笋加工企业采购订单贷”“三农易”“小微易”等信贷产品,提供支付、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作用,将金融服务层层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促进资金链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主体”业务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麻竹笋产业链贷款余额7.38亿元,同比增长18.83%。
精准服务 促进需求对接
为加大对农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服务农企农户,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加强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合作,主动获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涉农类重点项目和企业名单,并及时推送至银行机构,促进银农融资对接,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有效性。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还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信用村、信用乡(镇)开展整村授信、整镇授信,促进信息、信用和信贷联动,帮助涉农主体获得贷款。截至2025年6月末,已成功推动英德农商银行为西牛镇12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信用建档4.23万户,授信1.14万户、授信金额6.17亿元。
精准护航 强化风险保障
为强化金融赋能麻竹笋产业发展,加大融资配套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制定《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设立600万元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采取政银担合作模式,由合作银行机构、融资担保机构、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签订《英德市“乡村振兴贷—政银担”合作协议》,合力推动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加强与粤财普惠清远担保公司合作,创新推出“麻竹笋担”专属产品,截至2025年6月末,清远辖内已成功发放“麻竹笋担”贷款97笔、金额7309万元。
此外,麻竹笋具有滥生的属性,农企农户对自然灾害类保险需求相对较低,但其收购价格基本由市场成品价格倒推决定,价格波动对农户收入影响较大。为着力提高麻竹笋生产经营主体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保险为麻竹笋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作用,平安产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创新落地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当麻竹笋价格跌破“保底价”时,保险公司将进行价格理赔。在此基础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清远市分行联合该保险公司创新引入“保险+信贷”支持模式,以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保单为质押,通过增信撬动授信额度,有效解决麻竹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将继续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深入推进金融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麻竹笋等特色农业产业茁壮成长。
采写:南方+记者 陈国飞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通讯员:粟梦婷 余依平 莫艳菲 陈锦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