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竹编团扇、竹编装饰画等12款文创产品,为企业解决包装设计方案,打造动漫IP形象“瑶阿妹”……广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科创艺乡”实践团队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期间,他们深入镇村、企业和文化创意园,用智慧和科技解码连南瑶族文化新魅力,赋能当地高质量发展。
针对连南寨岗镇寨南片区人均十亩竹林这一“沉睡”资源困局,团队为其带来了“红链竹创”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党建、非遗、科创、残障赋能”四大要素,在吊尾村建立“党建+非遗+科创”的协作链条,研发竹编团扇、竹编装饰画、胸针饰品等12款文创产品原型。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寨南片区的山林,学习辨识、挑选适合加工的竹子,在当地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学习竹子的劈、削、磨等传统加工技艺;同时,开发了“红链竹创”竹编文创包系列教程,计划将设计成果转化为易于推广的研学体验项目,助力当地文旅研学项目的推进,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团队成员深入山林选择所需竹子。曾玉霞 摄
团队成员深入山林选择所需竹子。曾玉霞 摄
学习竹子编织技艺。曾玉霞 摄
学习竹子编织技艺。曾玉霞 摄
研发竹编团扇、竹编装饰画等12款文创产品。曾玉霞 摄
研发竹编团扇、竹编装饰画等12款文创产品。曾玉霞 摄
为深化乡村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团队创新实施“智美连南·育见未来——2025连南寨岗教师科技美育赋能行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寨岗镇教育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竞赛能力与科技美育融合思维,培养AI工具辅助课件开发技能,增强教育智能化转型中的心理调适能力,探索乡土“美育+劳育”双融通课程路径。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敏娟还以“增强教师心理调适能力,应对教育智能化转型挑战”为主题,对当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聚焦连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需求,设计团队为当地企业打造包装解决方案。针对五星村的某企业生产旭瑶儿童蔬菜面,团队设计拟人化、卡通化的蔬菜形象,搭配瑶族特色图案边框或背景,直观传递其产品天然、健康、营养的核心特质,成为连接寨岗镇生态文化与现代健康消费理念的视觉桥梁,助推这款儿童蔬菜面“出山”。
在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化创意园的实践中,设计团队对瑶族丰富的历史、纹饰、服饰、传说等传统元素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再创造,设计开发出涵盖生活用品、文具、饰品、艺术品等多元品类的文创产品100余款。尤为亮眼的是,团队为创意园量身打造了动漫IP形象——“瑶阿妹”。
设计开发出涵盖生活用品、文具、饰品、艺术品等多元品类的文创产品100余款。曾玉霞 摄
设计开发出涵盖生活用品、文具、饰品、艺术品等多元品类的文创产品100余款。曾玉霞 摄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科创艺乡”实践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团队今后将用脚步丈量瑶山文化厚度,用智慧解码传统基因,用科技激活乡土潜能,助力连南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曾玉霞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