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吃更健康?

广东中医药 2025-07-23 10:51

“三伏天”是夏季天地阳气最盛之时,这时我们更要重视养生保健。“三伏天”养生除了防暑降温、稳定情绪、规律作息、切勿贪凉外,吃什么也很重要。

“三伏天”吃什么?

01

平安“三瓜”

苦瓜:去痱子

苦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中暑发热、牙痛、疮肿的人群食用。

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身上长痱子等情况都可以尝试在夏季餐单中加入苦瓜,凉拌、小炒、煲汤都可以。

丝瓜:平痰喘

丝瓜可清热化痰、凉血解毒,常用于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等,有肺热、痰热咳嗽、哮喘、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者皆宜常食。

脾胃虚寒或者虚寒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多吃,尤其是很嫩的丝瓜,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冬瓜:利小便

冬瓜虽名“冬”,实为夏令应季食材。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渗湿、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水肿胀满、痈肿、消渴等。

寒性体质及寒性疾病患者不宜多食冬瓜。

02

祛病“三肉”

黄鳝:除风湿

黄鳝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用,可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臁疮等。

需要注意的是,鳝鱼一旦死亡,体内细菌大量繁殖,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以食用鲜活黄鳝为宜,现杀现烹,死鳝不可食。

羊肉:祛寒气

在民间,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惯,称为“伏羊”。在“三伏天”喝一碗羊汤,对寒湿体质的人来讲,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此时进补一碗羊汤,借助排汗的办法,可以帮助人体除寒祛湿,连并冬春之毒一起赶走,从而达到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目的。

鸭肉:消水肿

鸭肉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

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03

消暑“三果”

桃子:解烦渴

桃子被列“五果”之一,具有补益心肺、生津止渴、消积润肠、解劳热等功效,特别适合老年患者的食养食疗。

如果桃子从树上刚摘下来,最好放半天,等它暑气散去再吃比较好。

西瓜:解暑热

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具有清热除烦、止渴解暑、宽中下气等功效,是消夏解渴的佳品之一。

西瓜本身属于寒性水果,若是自身阳气不足或是寒性体质的人,一定要适可而止。

李子:促消化

李子性味甘、酸、平,归肝、脾、肾经。有清热生津及消积功效。善治虚劳骨蒸、消渴、食积等疾患。

未熟透的李子不要吃。发苦涩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

【来源:中国中医(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中医药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