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已逐渐远离,9月24日20时起,珠海在全市范围内有序解除‘五停’措施。”
9月24日17时许,珠海市三防指挥部发出通告,并向全体市民致意:“感谢大家在台风防御期间的配合与坚守,共同守护了城市的安全。”
珠海,经受住了“风王”“桦加沙”的考验。
面对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的逼近,珠海处于其最具破坏力的风圈半径之内,承受了无异于正面袭击的严峻考验。
回望过去数十小时,珠海全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筑牢抗击台风坚固防线。
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党员先锋逆行一线,市民群众守望相助。一场上下联动、全体动员、由点及面的硬仗,就此打响;一座城市众志成城的强大韧性,得以彰显。
与风竞速
筑牢台风防御铜墙铁壁
“桦加沙”来势汹汹,一路畅通无阻,直奔广东沿海。
从云图上观察,“桦加沙”堪称台风届的“巨无霸”,其出生时的体型面积甚至超过了整个广东省。据中央气象台21日消息,超强台风“桦加沙”已成为今年以来全球风王。
22日到23日,是完善防御部署的最后时间窗口。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抢在台风前面。
22日11时,珠海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23日10时,提升至防风I级应急响应;在23日至24日停课的基础上,珠海自23日中午12时起,全市实行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一场场会议严密部署,一次次督导直插一线,珠海“防风警报”全面拉响。
22日晚,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召开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抗击第18号台风视频调度会议,随即启动市领导分片包干督导机制。其他市领导分赴各自“责任田”,下沉一线分片督导。
23日至24日,陈勇与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多次召开会议指挥调度台风防御工作,并持续开展一线检查督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区进一步优化应对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人员转移全面展开。临海、临山、低洼地等危险区域的住户和游客全部撤离,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开放。
公共场所全面关闭。滨海景区景点、公园关闭,文化场馆一律闭馆,商业场所暂停营业。
交通系统全面调整。口岸通关服务暂停,港珠澳大桥主桥封闭,23日21时,全市实施交通管制,要求“人不出门、车不上路”。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这是一场与超强台风的赛跑。
“这回的台风更厉害,你们也赶紧撤吧!”一大早,香洲区香湾街道香凤社区党委副书记梁嘉辉就与小区物业人员一起挨个登门拜访住户,手中的表格密密麻麻写满了转移情况。
“务必记住12点前准时撤离,我们回来接你。”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临险人员做最后的动员。对于社区党委委员冯龙飞来说,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开展上门入户工作。
在斗门区白蕉镇月坑村,“老更队”队员开展防台风入户宣传工作。在队员的帮助下,养殖户何阿姨打包了必需品,准备前往村委会临时安置点,“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金峰社区组织“党员突击队”迅速行动,到辖区主要路段、水浸黑点、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及隐患治理工作。
“大家再加把劲,把船头推稳!”渔船安全是台风防御的重中之重。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驻村选调生赵家林、方成凯与村民们齐心协力加固最后一艘渔船,连续奋战数十小时。
“只要手上没有应急值守任务的同志,均需奔赴现场装填沙包!”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400余人投入东大堤加固抢险一线,加急装填沙包约2万袋,加固护堤550米。
据统计,台风登陆前窗口期,珠海共排查出需转移人员9万余人,均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场所。
此外,为保障澳门市场民生供应不受台风干扰,拱北口岸及多家保供企业提前行动,集中加大蔬菜、水果、活禽等物资输送量,于23日11时前将澳门两日所需生鲜物资运送到位,确保澳门市民“菜篮子”供应无虞。
23日18时,珠海上空罕见地出现金色黄昏,大家都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对所有坚守岗位的人而言,那都将是不眠之夜。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绘就温暖底色
24日凌晨,情侣路已不见行人与车辆,平时的悠闲氛围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屏息以待的紧张。
几个小时后,珠海全市进入十级风圈,南部沿海进入十二级风圈,狂风在街巷间呼啸,城市屏息。
一场风雨,见证珠海社会各界担当。
斗门区上洲村风雨交织,临时安置点内却涌动着阵阵暖意。凌晨4时,村民邝月嫦便起身忙碌,熬热粥、包饺子,只为让26名转移安置人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一睡醒就有热腾腾的早饭,工作人员还一遍遍问我们缺不缺东西、住得习不习惯,心里很暖!”来自浙江的刘君会一家四口,在上洲村承包了27亩鱼塘,于23日转移至安置点,提及此处的关怀,她满是感激。
在新环中心小学安置点,白蕉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梁卓文熟练地为工友测量血糖、血压,尤其关注年纪较大的工友,反复叮嘱“慢性病用药不能断”。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59岁的河南安阳工友李大哥是一名工地安装工,平时最担心高血压问题。“有医生护士守着,心里踏实多了!”李大哥笑着说。
狂风呼啸,暴雨如注,阻挡不住珠海人齐心协力的脚步。
“桦加沙”步步逼近,整座城市按下暂停键,然而,各医疗机构的急诊科不包含在内。越是狂风暴雨,这里越是不能停歇的生命战场。
24日10时52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上空,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将突发中风的吴奶奶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急诊室。
“能听到说话吗?是这里不舒服吗?”简单问询后,中大五院急诊科主任姚蓝即刻作出判断——是急性卒中,并马上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昨晚实施交通管制起,急诊科陆续接待了二十来个病人。”话音落下,姚蓝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呼啸的风雨,“台风不走,谁也不敢松懈,我们必须守好这道防线。”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病房则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当“桦加沙”影响最为显著时,一名体重3640克的男婴顺利降生,产科医护团队全程守护。据统计,9月23日0时至24日13时,珠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共迎来91个新生命。
风雨中,总有身影让人感动。
“抓紧绳子,跟着我,不要慌!”24日中午,金湾区一加油站因暴雨积水迅速上涨,3名工作人员被困。危急关头,西湖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顶着狂风暴雨出动,在积水中架设绳索横渡系统,成功营救所有被困群众。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三灶镇一名老人突然发病,队员们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10分钟内开辟出生命通道;井岸镇北澳村商铺卷帘门因积水故障,队员们撬开门户,护送店主回家……台风来袭期间,消防队出动36辆救援车和180名队员,成功帮助66位市民脱离险境。
全力以“复”
齐心协力重启城市脉搏
24日17时,“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
守得云开见月明。随着“桦加沙”逐渐远离,珠海市定于24日20时将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降级,在全市范围内有序解除“五停”。
“各单位注意,今天21时恢复通关,请做好通关前准备。”傍晚,拱北边检站指挥中心通过对讲机,向所属各单位发布恢复通关指令。
“收到!”随着一声声回应,闭关26个小时的拱北口岸渐渐忙碌起来。
城市正从台风影响中加速苏醒。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倒灌排查、路面清障、排水疏通……未歇的风雨中,一群人率先走上街头。
市容环卫累计投入人员约3200人次、各类清运车辆及重型机械400余台次,截至24日19时,已清理转运灾后垃圾、断枝落叶逾1600吨。
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集结出动应急队伍132支、2129人,24日傍晚已清障1608株倒伏树木、清运园林绿化垃圾240余吨。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情侣路是珠海的名片,也是主干路之一。香洲区属国企召集了630名员工,5小时打通30公里。20时前,情侣路机动车道全线开通。
尽快恢复供电、通信,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截至24日17时,珠海供电局累计出动人员2373人次、抢修车辆701台次,受台风影响停电的用户近八成已恢复供电。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来电了,来电了!”25日1时25分,金湾一水产养殖区域恢复正常供电,一名养殖户高兴地喊,“鱼塘增氧机又转起来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金湾区是黄立鱼国家地理标准保护产品的重要产地,连片的鱼塘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旦停电时间过长,养殖的水产品就有可能出现缺氧,造成农户不可挽回的损失。
24日晚,金湾供电局平沙供电所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克服夜间作业光线不足、环境复杂等困难,经过数小时奋战,故障顺利消除。
熟悉的城市脉搏再次跳动:25日早晨,珠海的路上重现车流,人行道上的落叶清扫成堆,商铺准备开门迎客。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必须赞一个”“做得非常到位”……线上线下,群众用一声声感谢,迎来城市秩序和正常生活的快速回归。
“作为经历过台风‘天鸽’的人,我非常庆幸政府能推出有力、有效的提前防护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位住在高层、台风期间转移的博主分享,当他推开家门时发现,家里一切安好,后续只需打扫。
这份安好背后,是珠海在与台风“斗智斗勇”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对群众的用情用心。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
从预警发布到临险转移,从应急抢险到复工复产,珠海在这场与“风王”的较量中,展现出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党群同心、社会协同的现代化防灾体系,交出了一份守护万家的“特区答卷”。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部分图片由香洲区等单位及网友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