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不是要取消物业,而是要更好的物业|南方产业观

南方产业观察 2025-09-25 13:20

最近不知何故,网上关于“全面取消物业”的呼声忽然又甚嚣尘上。部分业主似乎将物业视为“眼中钉”,甚至将取消物业与“还业主自由”画上等号。过去二十多年,笔者一直从事媒体工作,应读者和网友投诉报料,经常接触各类社区纠纷,对于业主和物业人员互相不信任而导致的对立、对抗关系可谓见怪不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否认,曾经有段时间,一些有特殊背景或非专业出身的“物业公司”在大城市“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由此伴生的乱收费、服务缺位、公共资源滥用、权责失衡等现象,确实让业主无法忍受、有苦难言,亟须通过政策规范、行业透明化及业主参与治理来加以根治。媒体的报道目的并不是要通过曝光某些社区的“家丑”来激化基层社会矛盾,而是希望作为桥梁纽带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居民和物业公司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事实证明,有些社区物业纠纷,经过这类“社会沟通”后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物业公司经过服务管理方式的优化调整后与业主握手言和。

物业不是收费工具,而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石

但话说回来,有些矛盾冲突,由于积怨太深,就算有公权力介入也无法调和化解,严重影响城市文明进步与社区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社会中突然喊出一声“取消物业”,其实并不奇怪,也情有可原。笔者同时也相信,这种非理性的声音,有些可能夹杂着对物业管理价值的系统性误读,更多的则可能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发泄。不管是基于哪种心理动机和目的,此刻都应该冷静下来。南方的酷夏天气炎热,还是吃个冰激凌或喝杯奶茶,给内心的火气降降温,然后再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到底有什么比对骂和对抗更好的解决办法。这里毕竟是我们的家,就像吃饭不能翻桌拆台一样,我们既然舍不得离开这里,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化解之道,而不是让矛盾越积越深,甚至直接毁掉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海子诗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物业并非简单的“收费工具”,而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石。市场供求是因需求而产生的,它们互相作用,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存在的原因,并不是它能为哪个机构和老板赚更多的钱,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现实而迫切的民生痛点。对城市居民来说,取消物业,无异于强迫自己回到农村,重新过上以前那种独善其身、自给自足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眼前追求的生活品质和幸福人生迅速化作青烟、随风飘散。

有人说,物业如同城市的“微血管”,默默输送着生活的温度。当暴雨来袭时,是物业人员冒雨抢修电梯;当独居老人摔倒时,是保安加密巡逻发现并及时送医;当疫情暴发时,是物业组织核酸检测、配送物资。正是这些平凡又真实的身影,构成了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物业企业在社区安全管理、卫生环境和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仍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物业企业在社区安全管理、卫生环境和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仍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经历过新冠疫情肆虐那几年的大城市居民,对于因物业人员感染而导致的社区服务瘫痪和管理保障系统崩溃,一定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疫情防控期间,一些社区在垃圾处理、消毒、安保、物资配送等方面出现严重服务中断,甚至停摆的现象。若不是政府部门及时组织应急人员和志愿者,有些居民可能连买一棵白菜或一包卫生纸,都会成为奢望。与儿女分隔的老人家甚至晕倒在家里也没人知道。

即使没有遭遇疫情这样的极端情况,物业企业在社区安全管理、综合环境和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仍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笔者不是有意要帮物业公司说话。说句心里话,若没有物业管理,我们的安全防线将首当其冲,社区管理马上就会进入无序状态,要维持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也将变得无比困难,甚至可能让公共设施走向瘫痪,从而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我们的城市生活和社区生活,并不是不需要物业,而是需要更好的物业。就像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某件事他们做得不对,就要马上跟他们脱离关系,甚至喝令他们从我们眼前立刻消失。这未免过于极端了!

相向而行,让物业变得更专业、更透明

经济学家说得好:‌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体系。我们冷静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承认物业的价值,认同我们的社区无法脱离那一群“沉默守护者”,我们是否应该多跟他们主动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并争取更大程度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对物业企业来说,他们有了改掉缺点和错误的机会,也就有了转变方式和升级服务的时间。

当前,我们已处在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随着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的加速渗透,未来城市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想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得更安全、更幸福、更健康、更精彩,肯定离不开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提供的专业服务。

要想真实有效地推动物业的专业服务从应付到精准的升级,资源整合从孤立到协同的突破,法律保障从“混乱”到“规范”的约束,我们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与物业从业者的互动和交流,而不是气急败坏、不顾后果地扬言要取消它、舍弃它。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朋友,或许对现代物业并不陌生。现代物业早已从最基础的保洁安保,升级为智慧管家、AI助理、云管家等专业化服务。国内外的学者,早已把物业誉为社区资源的整合者。笔者深以为然,亦深有体会。前面所说到的社区生态系统,在笔者所知道的许多小区都已经成为现实。譬如,小区物业与周边医院合作,为业主提供优先挂号、陪诊服务;开设“养老服务站”,提供医院陪护、钟点工、私人定制送餐、宠物代管等服务,价格公道且24小时响应。这些服务依赖物业的规模效应与谈判能力,业主自治亦难以实现。物业的价值在于将分散的需求转化为系统的解决方案。

物业如同城市的“微血管”,默默输送着生活的温度。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物业如同城市的“微血管”,默默输送着生活的温度。南方日报资料图片

当然,作为物业公司,亦应该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听取业主的呼声,用最强的责任意识来读懂他们的痛点需求,进而提供及时、全面、精准、贴心的专业服务。与此同时,物业公司也应该意识到,业委会的监督和制衡,事实上是在帮助这个行业进步。苛刻的客户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挑剔客户的反馈,往往是产品和服务升级的最佳指南和动力源,同时也是企业未来最忠诚的推销员。一定要相信,只有最挑剔的客户,才能推动形成最专业的服务和最完整的市场。

而业主经常反映的行业乱收费现象,也到了从混乱转向规范、主动自我约束的阶段。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物业必须定期公示收支明细,业主有权查账;公共区域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不得私占。2025年,多地推行“双晒”行动(晒服务标准、晒收费标准),要求物业公示服务事项、收费项目、公共收益收支等信息。取之于民更需取信于民,像这类明显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物业公司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先行先试”,以实际行动来回应业主的权利诉求和民生诉求。

总的来说,取消物业的呼声,本质是对行业乱象的愤怒,而非对物业价值的否定。我们需要的是改革而非取消,是监督而非否定。正如有位同行所言:“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服务方式之前,取消物业不现实。”物业的未来,在于更专业、更透明、更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毁灭一个行业只需一句谣言,重建信任却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当我们放任“取消物业”的喧嚣淹没那些沉默的身影时,终将在垃圾围城的废墟中幡然醒悟:物业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共同的守护者。

南方+记者 冯善书

编辑 邵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