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能源汽车迎来“中国时刻”|南方产业观

南方产业观察 2025-09-29 16:25

最近,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举办,行业目光聚焦中国,共议“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会上,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正式成立,标志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起点。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实现了三电等核心技术的攻关,构建了成熟完备的产业链,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

而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的重要节点。今年1—8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5.3%。根据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渗透率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10年完成产业规划目标。下一个十五年,中国与世界共同思考、共同构建发展的新格局,更要共同迎接产业价值的增长极。

回顾过去,中国汽车开放合作从市场、产能层面,逐步发展到技术、生态跨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新,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的限制,支持特斯拉、雷克萨斯等外商独资企业在华落地经营,支持大众、奔驰、丰田等企业与中资企业深化合作。

今天,汽车已经是能源转型、数智变革的融合生长。跨国品牌的本土合作不仅是生产、供应等传统产业链关系,更多了阿里巴巴、华为、Momenta等顶尖中国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在互鉴共研中诞生,互利共生的产业新生态正在形成

“面对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更加需要我们开放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共享创新成果;更加需要我们坚定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共同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资源要素畅通和高效地运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透露,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加强标准互认、规则对接,为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67.6%,较2024年份额基本持平,这说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速的同时,海外市场也在迎来增长。

从这场世界大会中可以看到,中国已经从“参与者”加速转变为,在技术、市场、产业链协同和全球标准化治理等层面推动汽车转型的关键力量。世界新能源汽车迎来“中国时刻”

南方+记者 魏泓泉

编辑 邵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