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雪的深圳,终于在瞩目和期待中,迎来了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9月29日,由华发股份投资建设运营的全球最大、纬度最低的室内滑雪中心——深圳·前海冰雪世界(以下简称“前海冰雪世界”),迎来里程碑节点: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及暖区商业开门试营业,为进入“全运”时间的大湾区,献上一份“冰雪厚礼”。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冰雪经济持续火热,广东积极探索非传统冰雪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 让“冷资源”在南中国加速释放“热效应”。
前海冰雪世界,就是广东在冰雪经济赛道上的一次关键落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具标杆性的超级文旅项目和深圳首个大型室内冰雪综合体,前海冰雪世界不仅填补了区域高端冰雪运动场景的空白,更以“冰雪+文体商旅+潮流”的创新融合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文体旅产业的高质量升级再添强劲引擎,为深圳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全新动力。
北纬22°的热浪中,一条“冰雪蓝鲸”正跃出海面。
迎冰雪热潮
大湾区填上关键“拼图”
9月29日的前海冰雪世界,欢声笑语与冰雪气息交织,“热力值”持续拉满。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当天的门票早早售罄,大湾区市民用这份“一票难求”的热情,化作送给冰雪世界的特殊“见面礼”。
“这是我见过最棒的室内雪场,必须给‘五星级’好评!”中国香港滑雪总会秘书长萧辉豪站在雪道旁连连夸赞,言语间满是认可,“场地又宽又阔,交通还方便,在大湾区找不出设施这么好、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雪场。”
揭幕仪式现场更传来重磅消息: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官当场为深圳·前海冰雪世界授予“最大室内滑雪中心”认证证书。
与此同时,该项目还一举拿下国际滑雪联合会(FIS)专业赛道认证,并获颁广东省滑雪运动训练基地、中国香港滑雪队训练基地、中国香港青少年滑雪队共建基地、深圳市青少年滑雪项目训练基地、深圳市滑雪训练基地、深圳市冰雪旅游研学基地。
各界对前海冰雪世界的热忱,折射着大湾区人对冰雪运动的无限向往。
从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再到“尔滨热”,“冰雪经济”正焕发勃勃生机。数据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强劲增长至2024年的约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大关。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8600万人口,人均GDP领先,消费动力强劲,更是冰雪经济的一片蓝海。但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冰雪运动在湾区仍属“稀缺产品”,远远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
响应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圳再次发挥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前海冰雪世界应运而生,为大湾区填上了这块冰雪“拼图”。
“蓝鲸”跃海而起
打造一站式冰雪潮玩新地标
前海冰雪世界位于深圳正全力打造的五大世界级商圈之一的“空港会展商圈”,造型如同一头蓝色巨鲸,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隔路相望。
项目包含雪场、暖区商业、超感公园街区、JW万豪酒店等多元业态,打造全球罕见的33米室内深潜基地,搭配攀岩、冲浪等极限运动项目,满足当代青年全天候、一站式“运动潮玩”+“圈层社交”需求。
其中,10万㎡的华发冰雪热雪奇迹是整个项目的“灵魂”,作为一座诞生在南中国的雪场,这里却颠覆了人们对室内冰雪空间的所有想象: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整体建筑面积约10万㎡,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的体量,创下国际室内雪场规模纪录;
全球纬度最低的室内冰雪空间——位于北纬22°,在深圳高温环境中全年保持-6℃恒温,打造了亚热带气候下的冰雪奇迹;
全球单道最长、高差最大、最专业的室内雪道——拥有5条专业级雪道,其中最长单道达463米,最大垂直落差83米,专业度远超国内其他室内滑雪场,为滑雪爱好者们带来更接近高山滑雪的真实体验。
多个“世界之最”之外,华发冰雪热雪奇迹还有更多“奇迹”等待解锁——
采用第六代分布式造雪技术,使得雪质更接近天然雪;配备两条4人吊椅索道,每小时运力可达3200人次,免去排长队困扰;雪场内设置超雪荟CLUB私享空间,打造高端“专属冰雪会客厅”;4.90万㎡的JW万豪酒店,首创“住滑一体”度假模式,闸机直通滑雪场;开通港澳跨境直通巴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极致冰雪体验……
从此,在深圳不仅能“下海”,还能“滑雪”。随着JW万豪酒店、超感公园街区等业态陆续全面开放及多个国内外顶尖冰雪装备品牌“首店”陆续进驻,前海冰雪世界将形成一个集冰雪运动、文化展示及科技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新生态。
据估算,前海冰雪世界投运后,预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2000个,间接带动周边酒店、零售、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新增就业逾万人。
用一座南国冰雪城
打开冰雪经济新“大门”
在满是阳光沙滩的南海之滨建一座冰雪城,技术挑战不言而喻。前海冰雪世界从规模体量、技术应用、体验设计等方面,为行业树立起了新标杆,被业内誉为“北雪南移”的“破局之作”。
为确保冰雪世界在全国十五运会前投用,华发股份组织各方资源,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之战:
不到1000天的建设周期中,华发股份协同各参建单位,以50个作业面同步推进、7×24小时三班倒的饱和式施工组织,峰值时期投入施工人员超2800人、工程机械86台,展现出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
技术创新成为提速关键。建设团队采用半逆做、钢结构整体提升等工艺,采用了焊接机器人、激光除锈机、环绕式钢管混凝土密实度检测仪(专利)等新技术,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作为与特区同龄的国企,华发股份展现出服务国家战略的远见担当,创新构建“冰雪+文体商旅+潮流”三核驱动模式,打造全产业链冰雪生态,为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经验”。
在“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打造一座冰雪世界,引擎作用更被成倍放大。
前海冰雪世界所在的深圳空港片区,是大湾区地理中心,毗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中通道等超级交通枢纽,全球游客“下车(机)即达”。摊开地图,围着前海冰雪世界画个圈,中山、东莞、珠海、香港、广州均在项目50公里范围内,自驾一小时就能抵达,项目覆盖人数超4000万。同时,项目所在的深圳宝安区,是闻名全国的产业大区,可为冰雪产业链形成提供坚实底座。
据《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预测,大湾区冰雪产业规模五年内有望突破300亿元,前海冰雪世界当仁不让地将成为挖掘这片蓝海价值的“主矿场”。
今后,大湾区人不用为了滑雪而千里迢迢奔赴北方,冰雪运动将真正成为他们触手可及的新生活方式;在深圳,在前海,冰雪产业将与世界交融,孕育出冰雪“黑科技”研发中心、冰雪赛事运营总部、冰雪IP贸易平台等,推动中国冰雪经济更快迈向世界舞台。
正如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吕克·塔迪夫所说:“冰雪无需等待冬天,热情与创新才是永恒的季节。”
在深圳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这条已然跃出海面的“冰雪蓝鲸”,正承载着无限憧憬,乘风破浪。它不仅是深圳的新名片,更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新引擎,引领开辟更加广阔的蓝海。
撰文:崔洁 罗维维 王悦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