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国庆特辑】新中国国庆日的由来与演变

茂名史志 2025-10-01 08:30

  编者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但是将十月一日作为国庆日却是在当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得以确认。值此国庆佳节之际,茂史志和您一同探寻新中国国庆日确立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国庆日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抗封建统治、外来侵略、国内战争的艰苦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时刻。这一天也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日子。

02:36

视频来源:中国军网

  然而,在举行开国大典之际,设立国庆日一事还没有提上日程。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时任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最早提出了“国庆日”。

  当时,马叙伦因病在家休息,他把亲笔写好的关于新中国国庆日的建议案委托许广平委员向会议提出。在这次会议上,许广平委员发言:“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在当天会议上,一致通过了《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并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建议案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宣告: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该建议案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件建议案。此后,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人民隆重欢庆的重大节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采纳政协建议,宣告自1950年起,以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的庆祝形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5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成为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官方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