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潮涌,百舸争流;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9月29日,清远高新区将迎来晋级国家高新区十周年。

清远国家高新区。陈伟毅 摄

清远国家高新区产业园区。陈伟毅 摄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自晋级国家高新区以来,清远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立足全市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主战场”,拼字当头、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产业园区建设成绩单。
十年里,清远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比2015年翻一番,其中规上高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5%。规上工业企业数由102个增至20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7个增加至165个。在国家高新区梯队争先进位,2019年首次晋级国家高新区百强,在国家级高新区最高排位达到88名。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清远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如今已走在全市前列。

清远高新区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陈伟毅 摄
2024年,清远高新区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20.98亿元,增速位居清远全市第三,南部县区第二;其中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0.99亿元,占比达67%。专利授权量1319件,居全市第一,规上企业数量突破200家大关,遥遥领先全市其他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过百亿元;形成了以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为代表的创新企业集群。
如今,走马清远高新区,俯拾皆为产业起势,随处可见发展脉动——占地38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里,一座座入园项目加快建设,又一经济增长极已成雏形;产线日夜轰鸣,百亿集群扬帆起航;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在“一站式”“不出园”“线上办”等服务外,进阶打造“全流程、高规格”贴心服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起草之年。立足新的阶段,清远高新区提出,争取到2027年,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进位到90名以内、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打造成为清远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建强工业经济主战场
风正劲,帆高悬。十年间,清远高新区实现了从“传统制造洼地”到“现代产业高地”的蝶变,成为带动清远乃至粤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主力军”。
目前,清远高新区已形成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先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近5年来,清远高新区累计引进项目超600个。
变“产业”为“专业”——以新材料为例。9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度特色产业园名单,清远高新区凭借厚实的产业优势,获评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区(高性能金属及复合材料)称号。
作为广东省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的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清远高新区的高性能金属及复合材料产业在全市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数据显示,清远高新区高性能金属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共有84家,其中包括豪美新材、先导稀材、楚江铜业、聚石化学等重点龙头企业。特色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41.58%,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6.1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77.72%,带动效应和集群优势凸显。
其中,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先导稀材是全球最大硒/碲生产商,铟/镓/锗等稀有金属领域领导者,连续5年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广东豪美精密制作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生产。陈伟毅 摄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笔者从清远高新区获悉,未来,清远高新区将打造具有特色的钟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和舞台灯光音响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豪美新材、先导稀材、楚江铜业三大优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为百亿级头部企业,将在“十五五”期间,以三大头部企业和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科技创新主阵地
在广东萨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菲安”)的智能化车间,一卷卷雪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机械的操控下,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被精准分割。经过封装后,这些电池隔膜将发往江西,成为消费电子、储能电池的“安全卫士”。
凭借过硬技术,萨菲安在电子烟电芯、移动电源电芯针刺测试的表现远远优于市场其他产品,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从制造到“智造”转型,由实体向科技深耕。萨菲安以科技创新打造自主竞争力,是清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的缩影。
“我们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抢抓机遇,积极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清远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攻关,开展自主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创新活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龙头企业,以及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做实做强现有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是清远高新区建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缩影。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研究院迎来多位教授团队入驻,推动了“真刀真枪”的科学研发与“真金白银”的成果转化。
截至2025年初,华师(清远)研究院已累计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团队23个,转化科技成果69项,作价金额超3000万元,培育孵化企业22家,注册资金近7500万元。2024年,华师(清远)研究院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清远高新区现有上市企业3家,园区企业在国家、省市领域崭露头角——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9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小微双创基地2个。
打造产业转移“首选地”
“清远高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让公司选择继续在这里发展。”清远市广盛民防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行飞表示。近日,该企业厂房新建项目一期在清远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约30亩,总投资1.5亿元。
这是清远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线例证。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近年来,清远高新区秉持“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服务宗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向好。全力加大招商力度,立足粤北地区、广清之交打造远近闻名、近悦远来的优质营商环境。
把握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比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清远高新区辖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具有辽阔的投资面积;地处清远市南端,接壤广州,集中体现清远市“距离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生态条件最好,发展空间最大”的“三最优势”,具有交通、物流等比较优势。
发挥政策优势。清远高新区立足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园区之一,加快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承接大湾区外溢优质企业超500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优化营商举措。清远高新区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园区,以“无事不扰”为原则,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促成“一窗受理”;实现企业投资备案项目“不见面审批”;深入推进省市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庭、医社保业务代办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进园区,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涉企公共服务。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政策措施、配套服务和园区建设逐步完善,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华师(清远)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项目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清远高新区实施签约项目抓供地、供地项目抓动工、在建项目抓提速、建成项目抓投产、存量项目抓提效等“五个抓”举措,加速项目落地投产。同时,成立项目跟踪服务专班,组织专人实施保姆式、全天候、全过程、零距离跟踪服务,推出“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4月,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等权威机构主办,2025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评选颁奖仪式举行,清远高新区获评“大湾区营商环境年度优秀奖”。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招商同样是清远高新区工作的主线。清远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清远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全力推进项目引进与投资建设。今年3月到5月,清远高新区举办区首届招商推介擂台赛,在园区大兴“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之风,获得广泛关注。
吹响砥砺奋进的号角,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十年征程漫漫,十年奋楫笃行。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一座座重大科技项目在清远高新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清远高新区正以意气风发的姿态,朝着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奋发前进。
南方+记者 陈立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