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经营主体司法需求,积极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7月4日,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暨法企交流座谈会,共邀请13名企业代表参加。
企业代表先后参观立案大厅、涉侨多元解纷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等,详细了解市中院便民服务举措、破解执行难、涉侨多元解纷等工作中的创新模式和特色经验。随后听取了江门法院近年来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主要举措,并结合各自行业情况向法院提出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江门法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推出20项具体举措,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执结涉企案件29770件,涉及标的额约160亿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质效进一步提升。
在审判环节,江门法院推行繁简分流新模式,简案快办、专案专审、类案集约办,让涉企民商事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同时,采用“示范判例 + 类案调解”化解系列案、批量案,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针对小微企业破产案件,全面推行快速审理机制,促进市场要素合理配置。今年以来,共审结破产案件68件,平均办结时长进一步缩短,盘活企业不良资产2项,涉及金额4.4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江门法院充分发挥审判“三合一”改革效能,加强对商标、企业字号、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68件。江海法院协助广州知产法院立案审查5385件,联合市版权协会等举办卡拉OK企业版权许可使用集体签约,从源头防范批量纠纷。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上诉率同比大幅下降,实质解纷成效显著提升。
在涉企案件执行上,府院联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执结案件1854件,帮助企业追回款项2.25亿元,采取“活封活扣”措施175次、履行宽限期601次,发出预处罚文书18份。法院通过实施失信惩戒制度精细化管理,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江门地区注册企业组织数量大幅下降,还为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出具相关证明215份,助力379家企业和个人恢复信用。
江门法院注重资源下沉,聚焦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重点园区,建好用好驻区司法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法律服务。值得一提的是,7月3日,江门中院公布《企业涉诉信息说明函》申请渠道。在江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里,若涉诉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在融资、经营中受阻,可向法院申请出具该说明函,助金融机构、投资方等准确判断企业诉讼风险与资信。符合条件者,法院将在7个工作日内向说明对象出具说明函。
江门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建华表示,江门法院将继续认真倾听、深入研究、积极回应各经营主体、企业代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持续强化政治引领、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延伸司法职能和优化司法供给,以法治为基,以发展为要,持续优化江门法治化营商环境。
南方+记者 李霭莹 通讯员 郑婉莹 古慧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