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创业青年“双向奔赴”!共拓“百千万工程”新路

作者 陈保良 2025-07-04 09:28

7月2日至3日,以“青企携手‘粤’见未来”为主题的湾区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汕尾)暨深汕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在汕尾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深汕青年双创联动,为两地产业协作和人才培育搭建新平台,同时凝聚青年力量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来自腾讯公司、广东省青年商会、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的青年企业家代表深入汕尾乡村企业,调研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共话深汕合作新机遇。团省委书记冉波,汕尾市委副书记林少文出席活动。

7月2日,调研队伍首站来到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灶物码头夜市。夜幕降临,这个由返乡青年朱本善团队打造的文旅新地标人头攒动。通过盘活旧厂房,将潮流文化与本地特色结合,融入非遗与渔村文化,这里已吸引上百家商户入驻,提供超400个就业岗位,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新的舞台。

7月3日上午,调研队伍走进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这里164个窗口日均服务超2700人次,“六个专办”服务模式和24小时自助区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一位深圳青年企业家在感受“异地视频办”服务后表示:“汕尾高效的政务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增强了我们来汕尾投资的信心。”

调研队伍在城区长沙湾服务区、长沙村、晨洲村了解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及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情况,在海丰食品谷综合服务中心调研2500款名优农产品的展销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海丰平东镇湖畔咖啡种植基地,台商项明祥扎根汕尾26载的故事令人动容,从引进台湾古坑咖啡到成功驯化本地种植,600亩咖啡园年产5000公斤,让乡镇产业经济飘出咖啡香。

随后,调研队伍还走进海丰县可塘珠宝交易市场,这里以“一馆五中心”推动产业升级,总占地面积达22万㎡,宝石原材料商铺约300间,来自巴西、非洲、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等世界各地宝石原料供货商常驻于此。珠宝加工厂房64套,集生产、住宅、商铺于一体,实现多重效益。现场的珠宝琳琅满目,各位创业青年也纷纷被“圈粉”。

近三年来,海丰平均每年加工黄金、白银、铜等超9000吨,宝石、半宝石5万余吨,水晶加工量更是占全球总量70%以上,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调研队伍走访了由返乡青年打造的网红景点“古堡咖啡”和“咖啡一条街”,带动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城市文旅地标旺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浮日扬帆计划数字空间(汕尾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会址)举行的深汕青年交流座谈会上,两地青年围绕文旅融合、电商赋能、科技助农、珠宝产业、房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展开热烈讨论,智慧碰撞的“火花”点燃了大家的创业热情。此外,现场双方还签署“深汕青年创新创业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启青年创业新篇章。

从“白手起家”的坚持到“市场嗅觉”的捕捉,从行业发展的探讨到业态融合的研究,从资源整合的平台到互联网模式的创新,这场人才交流活动可谓是干货满满,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次交流活动生动揭示了广阔乡村蕴藏着青年创业的无限可能。从盘活旧厂房打造潮流夜市的灶物码头,到将闲置旧厝变为网红打卡地的红海湾“咖啡一条街”,再到台商深耕26年培育出本土咖啡园的湖畔种植基地,汕尾的实践清晰表明,未被充分开发的乡村资源禀赋,恰恰是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沃土。这些项目不仅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产,创造了就业岗位,更直接响应了“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求,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而深汕两地的紧密交流与帮扶机制,则为汕尾青年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其成熟的创业生态、先进的市场理念和数字化赋能经验,对正处于发展加速期的汕尾而言弥足珍贵。此次交流中,腾讯公司的科技资源、深圳青年企业家带来的创新思路,都展现了深圳力量对汕尾特色产业升级的切实助力。

更重要的是,两地青年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搭建起经验共享、资源互补的桥梁。深圳的经验可被借鉴,汕尾的特色得以彰显,这种“双向奔赴”不仅深化了帮扶内涵,更激发了协同创新的动能,共同拓展了湾区青年创业发展的边界,彰显了湾区青年投身县域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智慧与担当,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陈保良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