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龙湖村新民村组,施工机械正在一片200平方米的果园旧址上轰鸣作业。这里即将建成的污水处理站,承载着村民告别“污水漫田”的期盼,更凝结着龙湖村党支部书记魏俊球割舍40年心血的无私奉献。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攻坚浪潮中,这名基层党员主动担当,为陆丰污水治理撕开突破口,掀起全镇干群齐心治污的热潮。
主动让地换一渠清流
“荔枝树比我儿子岁数都大,但看着污水泡烂乡亲们的菜地,这地必须捐!”站在被推平的果园前,魏俊球看着手机里枝繁叶茂的旧照眼神坚定地说。这片种植着40年树龄的“桂味”荔枝果园,价值超5万元,却是龙湖村污水管网建设的最后一块拼图。
今年初,陆丰农村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推进至龙湖村时,因新民村组人均耕地仅0.28亩,设施选址陷入僵局。当施工队踏遍全村无功而返,魏俊球连夜召开家庭会议。面对妻子“这些树是你爸传下来的”的反对,他翻出村民菜地被污水浸泡的照片说:“我是村干部,党员不带头,怎么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魏俊球的义举在陆丰市内湖镇引发链式反应。军湖村、赤岭村村民主动配合管网施工,全镇二期工程进度半月内提升18%。“老魏把传家宝都捐了,我们还有啥理由阻挠?”军湖村村民陈伯的话,反映出群众态度的转变。
内湖镇党委书记胡楚辉三赴龙湖村召开现场会,踩着工地泥浆宣布三项硬举措:组建“三方协调组”化解施工矛盾,推广魏俊球首创的“护水队”模式,建立“日调度、周通报”追责机制。干部日夜蹲点的场景已成常态。
魏俊球到村民家中上门讲解。
魏俊球到村民家中上门讲解。
建管并重坚守为民初心
污水处理站尚未竣工,魏俊球已着手绘制管网分布图,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为消除20户村民对管道过院的顾虑,魏俊球连续三天到村民家中上门讲解,还带着村民参观邻村治理成效。在他的带动下,20户村民主动让出院墙空间,管网铺设效率提升40%。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
“设施建好只是起点,长效管护才是关键。”当前,魏俊球正发动乡亲捐资建设处理站绿化带。他布满老茧的手在规划图上划过:“要让清流润的不只是田地,更是民心。”
从价值5万元的家族果园到200平方米的治污阵地,魏俊球用最质朴的方式丈量着为民初心。在汕尾“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图景中,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基层工作者,以躬身泥土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南方+记者 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