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暑期,来阳西研学旅行就go了!

作者 赫鹏翀 2025-07-08 18:06

盛夏七月,学生们期盼已久的暑期已经到来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研学旅行的形式走进乡村、亲近大自然,在游玩中学习新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在休闲的过程中度过一个难忘的暑期生活。

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阳西地处南海之滨,这里山海交相辉映,文旅资源丰富多样,特别是研学旅行资源十分出众。近年来,阳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深挖渔家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儒洞镇

感受“边海红旗”内涵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之一,边海红色展馆位于儒洞镇边海村边海桥头西侧,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分为三层。展馆记录着边海村前进的脚步,以及一代又一代边海人传承战天斗地、党群同心、勇于进取、永葆本色的“边海红旗”。

边海红色展馆全景展示了边海人在战胜自然灾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等各个时期的事迹,旨在让“边海红旗”助力阳西农业农村发展。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可以详细了解边海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拦河筑坝、垦荒造田、引水灌溉的艰辛历程,感受党群连心、勇立潮头的“边海红旗”实质和内涵。

近年来,阳西全力打造研学旅游示范县,积极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蓝色海洋、绿色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研学主题线路、研学特色课程,拓宽乡村发展新思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有利契机,边海村以“一展馆、一中心、一公园”为核心,充分发掘边海红色精品旅游资源。在边海红色展馆的辐射带动下,边海村充分挖掘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文化,并与省内知名旅行社合作推进乡村旅游开发,旨在将边海村打造成为华南滨海红色文旅第一村。

来塘口镇

聆听泰安堡历史故事

在阳西县塘口镇,一座座古堡散落于乡间,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少见的古堡建筑群,这里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隐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很大。

在古堡群当中,坐落在横山的泰安堡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泰安堡依然屹立,斑驳而坚固的堡墙,沧桑而挺拔的古树,诉说着厚重的岁月故事。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泰安堡成功上榜,继2008年入选的七贤书院之后,成为又一个纳入该名单的阳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堡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大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139平方米。泰安堡四周有宽1米、高6米的灰砂夯土砌筑围墙,围墙上端用花岗岩条石铺筑跑道,墙体设有多处外窄内宽的枪炮孔。堡内的四角都筑有瞭望炮楼,中部为一座古建筑——刘氏宗祠。泰安堡集中展现了阳西当地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清代防御性建筑的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泰安堡作为中共横山小学支部旧址,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也是阳江地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场所。2019年12月,泰安堡被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阳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泰安堡内的刘氏宗祠目前已被修缮,改造为党史展馆。

今年阳江横山红色展馆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阳西红色旅游景点又添一张亮丽名片。

来织篢镇

体验渔家文化魅力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织篢镇鸡乸㙟村建有农耕文化展示馆、渔家作坊、村史馆,以及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丰洋山庄。村内万亩红树林是鹭鸟的栖息地,红树林、蚝排和渔排阡陌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鸡乸㙟村地处织篢河出海口南岸,有天然的避风港口,距阳西县城10公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该村东临漠海、西枕伞岭、南倚龙高山、北绕织篢河,三向青山环抱、两面河海相偎,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在兼山海之优、得渔农之利的同时,鸡乸㙟村环境十分优美,研学旅行资源较为丰富。目前,鸡乸㙟村以渔业为主,村内设有渔家作坊、罗非鱼养殖场,渔业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提供莲藕种植、农业采摘、花海观赏等农业旅游研学资源。

在广东省第一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阳西县鸡乸㙟村成功跻身全省十强行列。该村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包括青草渡遗址、村史馆、海子景观台。村内还设有亲水平台、垂钓区、观光碧道、亲水栈道等,非常有利于乡村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

鸡乸㙟村将依托海洋资源,做好“渔”文章,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深挖渔家文化特色,发展集文化、餐饮、食品、观光、产业为一体的渔家风情旅游业,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渔村。

来南药基地

领略百草园风采

南药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中药材,核心产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主要包括三叉苦、两面针、栀子、白前等。阳西气候温暖湿润,又有丘陵地貌和富硒土壤,因此非常适宜发展南药种植产业,南药也是阳西林下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暑期的到来,作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会员单位的阳西县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南药种植基地,成为开展研学旅游的好去处。

在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南药种植基地,1000多亩南药争相吐绿、拔节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该基地大力发展三叉苦、两面针、岗梅等南药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还套种了广藿香、姜黄等短期作物,确保收益长期稳定。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空气质量,种植基地各类南药产品的年产量可达2000吨。

该基地致力于发展研学旅行,持续扩建百草园,建设中药材规模化研学基地、提供中药初加工、打造康养基地等,致力于建设容纳千人规模研学基地,以满足阳西及周边城市的研学需求,通过推动南药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南方+记者 赫鹏翀

编辑 牛攀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