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梅州茗探队”赋能客家绿茶,助力丰顺茶产业升级

作者 黄培强 2025-07-06 22:54

响应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6月27日至7月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梅州茗探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吉燕、团委副书记吴晓瑜带领下,深入梅州市丰顺县,聚焦客家绿茶产业,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调研,以专业知识为地方茶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前期准备:多维剖析客家绿茶产业现状

团队前期系统梳理了梅州茶产业在种植技术、市场消费、政策支持等维度的现状,形成一份涵盖产业全链条的分析报告。通过深入研究统计年鉴、行业白皮书及政策文件,精准识别出产业“规模扩张但品牌影响力薄弱”的核心瓶颈,为实地调研奠定坚实基础。

街头问需:洞察激活品牌建设新思路

团队在丰顺县随机访问了本地居民、游客及商户等50余名消费者。调研发现,客家绿茶消费群体高度集中于梅州本地及周边,而省外消费者更青睐潮汕单枞、英德红茶等知名品牌。这一洞察促使团队在报告中重点强化“品牌建设”章节,提出“深挖文化内涵+创新营销模式”双轮驱动策略。队员李同学深有感触:“交流让我们认识到,茶产业不仅是经济,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茶商访谈:掌握全链条改良与提升路径

通过走访茶叶批发商与零售商,团队深入解析了从茶厂到终端的流通链条。访谈揭示了销售端“品牌溢价能力弱”“线上渠道开发不足”等痛点。一位茶店负责人坦言:“客家绿茶品质上乘,但缺乏统一包装和故事化传播,难以在竞争中突围。”这些信息为团队报告提供了鲜活案例和针对性建议。

茶香品鉴:感官评审解锁品质密码

为客观评价客家绿茶品质,团队在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举办“客家绿茶品鉴会”。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组织学生通过“盲品打分+品鉴猜茶”的形式,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维度,对客家绿茶、英德红茶、潮汕单丛进行打分与感官评审,为优化产品及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茶园寻根:生态转型见证乡村振兴力量

团队实地探访吉坪村鸡心山茶场。2000亩的生态茶园产量品质俱佳。队员们深入参观了茶园,学习客家炒绿工艺。茶场负责人徐喜就表示:“年轻人用专业知识帮我们找问题、想办法,茶产业的未来更有盼头了。”茶产业已成为吉坪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从案头文献到田间地头,从数据采集到报告撰写,“梅州茗探队”以脚步丈量产业厚度,用智慧挖掘发展潜力。此次调研不仅是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是“百千万工程”中政校企协同创新的缩影。客家绿茶的芬芳正待飘向更广阔市场,这群00后食品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强农兴农”的使命与担当。

南方+记者 黄培强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