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8月24日开展《黄河大合唱》经典曲目赏析和合唱分享活动,广州市合唱协会理事曹珊珊进行钢琴演奏,广州星瀚合唱团现场示范及演出,通过“知识讲解+现场演绎+互动体验”的融合模式,让读者深切感受这部不朽经典的磅礴力量与时代精神。
创作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以黄河为意象艺术化呈现中华民族的抗战图景,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被誉为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里程碑。本次活动突破常规演出形式,从文化溯源与艺术解码双重维度展开深度解读。广东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常清梳理了作品从《黄河吟》到完整大合唱的创作历程,解析作品“延安版”“苏联版”“上海乐团版”“中央乐团版”等不同版本的演变脉络,讲解作品八个乐章的内在逻辑,并引用毛泽东同志与周恩来同志的评价诠释作品承载的“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星海精神。
在艺术赏析部分,常清以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编创的“中央乐团版本”为蓝本,借助教学示范与合唱体验,讲解作品不同乐章中黄河意象的艺术建构与表达。她指挥合唱团以混声轮唱技法,生动呈现《黄河船夫曲》中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壮阔场景;又借助声部层次的精妙对比,细致剖析《黄水谣》从田园牧歌到山河破碎的情绪变化。同时以《保卫黄河》为例,阐释指挥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让读者在专业指导下亲身实践合唱技巧,学习如何通过强弱对比等气息控制传递情感,真切体验“风在吼,马在叫”的艺术张力,感悟抽象的音乐语言如何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叙事。读者在了解曲目文化背景与艺术化处理细节的基础上,聆听合唱团现场完整演绎《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三首作品,实现了从艺术鉴赏到精神共鸣的升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谭翔尹 苗苗
摄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陆嘉瑶 谭翔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