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窗外是蓝星》主题曲《盛世星河》
9月5日,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全国公映,并同步发布主题曲《盛世星河》MV。影片主要画面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太空摄影师在中国空间站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导演朱翌冉执导,故事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首次执行在轨驻留6个月任务为蓝本,向观众呈现一场充满中国式太空美学的非凡旅程。
“漫漫长路曲折,何日才结果,心之所向皆为嘱托……”当电影《窗外是蓝星》的主题曲《盛世星河》缓缓响起,MV中闪过的一幕幕画面,正是中国载人航天人点滴心血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的拍摄本身就是一次航天人与电影人的双重突破。航天员兼任“太空摄影师”,在完成繁重科研任务之余,用特制的国产8K摄影机,记录了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的183个日夜,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那些鲜为人知的温暖瞬间。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观影后感叹,从电影里感受到科幻之梦变成了现实。不少带着孩子前来观影的家长表示:“这部电影不仅画面震撼,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伟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南方+曾报道过的小小“火箭少年”——来自浙江绍兴的小学生严弘森(《“孩子,别怕犯错!”火箭专家周炳红与绍兴“火箭男孩”结对》)亮相了《窗外是蓝星》北京首映礼现场。
张世杰(左)、严弘森(中)在分享他们的航天梦。
张世杰(左)、严弘森(中)在分享他们的航天梦。
严弘森今年读六年级,自4岁时在酒泉观看火箭发射后便深深爱上航天,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与坚持。2022年6月,年仅8岁的他成功发射首枚自制固体燃料火箭;2024年9月22日,他再次成功发射第二枚火箭“森型号”一代箭。目前,严弘森正积极研制他的第三枚火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发射。首映礼现场,他展示了前两枚火箭的徽章,并表达将其赠予航天员老师的意愿,主持人则称赞其为“未来的星星”。
“我的航天梦始于2021年4月那个点燃星空的夜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张世杰回忆,当年通过电视直播目睹长征五号搭载天和核心舱飞向太空的壮丽场景,在他心中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
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很快被少年付诸实践。在自家后院,张世杰开始了火箭研制工作,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探索历程。“其间经历过燃料爆燃、发动机爆炸、火箭乱飞等几十次失败。”他坦言,最困难的时刻,父母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的全力支持。
即使在高中学业紧张阶段,张世杰仍坚持梦想,成功设计出多款模型火箭发动机和火箭,其中包括能飞行400米高度的二级火箭,并实现了回收再利用。
面对研发经费的难题,这个农家少年展现出非凡的商业智慧。他将自己制作的火箭模型卖给科普机构和少年宫,用所得资金继续支持研发工作。“虽然我的火箭是模型火箭,但能够让孩子们对航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怀着这样的初心,高三毕业时他特意为村里同学举办了一场航天科普课。
《窗外是蓝星》首映礼现场,张世杰带来了他设计制作的火箭模型,以及三个微缩模型,希望能送给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这些模型全部由他亲自建模并3D打印完成。
影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采写:南方+记者 刘长欣 徐子茗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