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老人病危拒食拒疗无人照顾!阳江白衣天使50天守护终破冰

作者 陈步上 2025-08-29 20:14

经过50多天无微不至的照顾,病危的“无名”老奶奶终于康复。陈秀娴及其护理团队直到联系到老奶奶的家人,并将其送回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事情还得从2个月前说起。6月26日,一辆120急救车呼啸着驶入阳江市人民医院,随后一位大约70岁的老奶奶被送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以下简称CCU)。

老奶奶身边没有家属陪同,大家也不知道她的姓名、籍贯、住址。尽管如此,医院立刻开展检查,初诊为急性左心衰竭、二尖瓣中度返流等十多种危重疾病,生命垂危。CCU团队不分昼夜抢救,终于让她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并于7月4日转入心内二科普通病房。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不要管我……”

抗拒所有关怀和治疗

一入病房,护士们掀开被角的瞬间,无不心头一紧。老人双眼半阖,身上插满了各种维系生命的管道——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左侧胸腔引流管、尿管,骶尾部、髋部、臀部等多处皮肤已有2期以上压疮,双足发绀如墨。

尝试着询问老奶奶名字、家人,她却沉默,且对所有关怀和康复治疗都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含糊不清地唠叨:“不……不要管我……”

拒绝服药、拒绝进食、拒绝沟通——她仿佛用沉默筑起一道高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善意。对此,心内二科的护士们没有退缩。护士长陈秀娴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没有特别技巧,唯有耐心。”

耐心构建信任

终破冰张嘴吃饭

护理团队从生活细节入手,承担起全部的生活照料工作。她们为老奶奶换药、清理大小便,发现她手脚冰凉,就从家里带来两双厚袜子;发现纸尿裤和湿纸巾不够,就自掏腰包去买;甚至带来柔软的毛巾和洗漱用品,一点点构建信任。

喂食成为最大的难题。老人不肯张嘴,喂进去的粥汤顺着嘴角流下,药片也被她捏成粉末。年轻护士杨格茵蹲在床边,像哄孩子一样轻声劝说:“奶奶,吃一口才有力气呀,窗外阳光真好,等您好了我们一起去散步。”一勺粥喂了三次,依然失败。许改燕护士搬来凳子,坐在床边耐心询问:“奶奶,您是不是不喜欢喝粥?”张金喜护士试着递上一瓶牛奶,这一次,老人微微张开了嘴。

那一刻,仿佛冰层终于裂开一道缝隙。

没有人给她送饭,护士就联系食堂,一日三餐准时送到床边。她们发现老奶奶偏爱白粥,就特意准备,后来又尝试牛奶、点心、蛋糕、饼干,她的胃口渐渐好了起来,到后来也喜欢上食堂餐食。

她“忽然笑了”

两周后可下地缓慢行走

护工阿姨们也主动加入,无偿承担起翻身、叩背、擦浴、喂食等繁重工作。护工李阿姨每天为她梳头,发现头发打结,还特意买来护发素,一点点揉开。

生命体征稳定后,心肺康复成为下一道难关。老奶奶坐起来就喘不上气,护士们就把康复动作拆解成细小的步骤,教她腹式呼吸、踝泵运动。

一周后,她能扶着栏杆站立;两周后,她已能缓慢行走。有一天,照顾她的护工阿姨,激动地告诉护士:“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她看着能活动的双脚,忽然笑了。”

送上红包、新衣服

医院专人护送回家

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陈秀娴提着一个粉色袋子走进病房,里面是一套橘青色小碎花的新衣服。老人换上新衣,绽放出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整个病房都被温暖笼罩。

陈秀娴代表护理团队,又递给老奶奶一个红包,说:“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出院后买点爱吃的。”老人捏着红包,指尖微颤,忽然抬手抹了抹眼角,坐在轮椅上向满屋的白衣天使深深鞠了一躬。

在她的身体逐渐康复的同时,医院也没有停止为她寻找家人的努力,在保安和公安部门的协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她的家属。8月14日,老人康复出院,由医院专人护送回家。家属见到康复的亲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我们的院训是厚德、尚道、精医、福民,理当认真践行。”谈及这几十天的经历,陈秀娴说,“这是我们的职责,顺便帮助到别人,也很有成就感。”

但这不仅仅是一则医患故事,更是一则关于尊严、信任与重生的故事。在生命的至暗时刻,正是一群白衣天使用专业与爱,为患者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撰文:陈步上 谭兴孚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彭正子 羊建溶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