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汕尾市委党校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训质效,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聚焦主业主课,学深悟透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汕尾市委党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召开校委会(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青年教师论坛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全体干部教职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汕尾市委党校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
汕尾市委党校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
汕尾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聚焦主业主课,提前部署谋划,组织全体教师紧扣全会精神,开展集体研学、集中攻关、集体备课,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文件材料、吃准吃透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开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体解读》等高质量专题课程,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进教材、进课堂。
汕尾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
汕尾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
为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市委宣讲团宣讲,沉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在校内、机关、社区等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并以全市正在开展的“入户联心”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汕尾华侨管理区的结对助力共建,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声”入人心,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锚定全新定位,助力“百千万工程”
今年6月,省委主要领导到汕尾调研,赋予汕尾“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汕尾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先后召开校委会(扩大)会议、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等,传达学习省委主要领导在汕尾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和汕尾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举办全市“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主题培训、市直机关科级干部“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主题培训班,通过现场观摩和专题授课,引导参训人员深刻领会新任务新要求,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汕尾市委党校为全省各地调研团开展现场观摩和沿途讲解等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
汕尾市委党校为全省各地调研团开展现场观摩和沿途讲解等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
全省学习调研汕尾市推动镇村建设及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现场会召开后,省内各地市、县(区)和乡镇组织来汕尾调研交流。根据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要求,汕尾市委党校成立了工作专班,主动对接各地调研团队,根据不同的个性需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现场观摩和沿途讲解等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7月以来,已对接各地来汕尾调研30批次,近1000人次,得到各地来汕尾考察交流调研组的肯定。
在做好对接全省各地来汕尾考察交流工作的同时,汕尾市委党校找准结合点赋能“百千万工程”,加强现场教学点建设,在城区红草镇晨洲村、海丰县联安镇、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等,加快开发和完善了一批汕尾深入实施开展“百千万工程”的现场教学点、现场教学课程以及案例教学课程,使党员干部边看、边听、边议、边思,深刻体会汕尾实施“百千万工程”,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提升在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党校咨政质量水平,汕尾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全新发展定位,结合全市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聚焦如何做实做强承接大湾区辐射、因地制宜开发农文旅融合项目、加力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教师和学员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炼出《关于塑造海鲜公共品牌的对策建议》等8篇咨政报告,并在省、市报刊积极发表理论文章10篇,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参考。
坚持特色办学,高标准打造红色学府
今年7月,汕尾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强海陆丰革命精神系统研究,推动设立传承创新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干部教育机构,要高标准打造汕尾市委党校等一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汕尾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全会要求,围绕“六大改革任务”及时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加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改革、基本培训机制完善、市县党校一体化发展,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擦亮党性教育品牌,不断激活推动党校办学质效提升的内生动力。
汕尾市委党校党员干部和主体班学员徒步10公里走进学校附近的莲花山红军烈士陵园聆听市委党校领导讲授“微党课”。
汕尾市委党校党员干部和主体班学员徒步10公里走进学校附近的莲花山红军烈士陵园聆听市委党校领导讲授“微党课”。
星罗棋布的革命遗址,让汕尾变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汕尾市委党校积极挖掘利用海陆丰红色资源和汕尾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组织教师、专家团队认真研究党性教育方案,精心设计党性教育路线,形成汕尾实践系列现场教学点10余处,开发具有海陆丰特色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余处,并按照追忆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以及学习先进发展经验等主题,串珠成链,形成现场教学精品路线10条。汕尾市委党校还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活动,把海陆丰革命精神充分融入到革命传统教育中,通过开展“重走红军路”徒步体验活动、邀请革命后代讲述红色故事等教学形式,引导学员亲临其境、亲身体会,让党性教育真正触动灵魂、入脑入心。
今年7月,汕尾市委党校与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联合举办“讲好海陆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座谈会,市委党校教育长李永军,市委党校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郑向东,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火金、讲解员林雁冰分别分享了接受央视采访录制《国家荣光——彭湃》的心得体会,交流从事海陆丰革命历史研究的经验和做法。
近期,汕尾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哲学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作用,成立“彭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专题课题组,围绕“海陆丰农民运动、海陆丰苏维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讨,并在《学习时报》刊发了《彭湃: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中共东江特委党校: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一所新型政治干部学校》等文章。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岑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