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53件,案件调撤率从31.33%提升至74.25%,诉讼案件量下降66.7%;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1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知识产权审判庭获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近年来,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法院作为阳江地区知识产权案件专属管辖一审法院,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持续加强队伍专业化及审判现代化建设,以更强司法能力、更优司法服务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法护品牌
保障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制范、调剂、熔炼、浇筑、淬火、捶打……
阳江素有“中国刀剪之都”的美誉,刀剪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如今,阳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刀剪出口基地和全球采购基地,与巨大市场相伴而来的是频繁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部分作坊以次充好、滥用知名刀剪品牌标识,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传统工艺陷入“品牌之困”。
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经授权取得“十八子作”商标权,有权以自身名义进行知识产权维权。2023年,该公司发现林某未经许可在销售的刀剪商品上使用了“十八子作”字样,遂以该行为侵犯商标权为由诉至江城区法院。
案件涉及本地“老字号”刀剪品牌,对其妥善处理既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也是对知识产权和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保护。为降低企业诉讼成本,避免对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承办法官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类案指引”的方式,努力推动实质化解纠纷。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积极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一方面,通过类案向被告讲解商标权的相关法律知识及侵权行为对企业品牌的影响,使其认识到自身错误。另一方面,与原告沟通说明被告的实际经营情况,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多轮协商,双方就停止侵权及赔偿金额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多方协同
打造纠纷化解“桥头堡”
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江城区法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积极与市五金刀剪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聘请快维中心6名工作人员为特邀调解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在任某诉某网络店铺等41件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案中,江城区法院发现该批量案件证据事实简明清晰,均为被告使用权利人摄影作品作为网店主页面进行宣传和商业盈利,标的额较小,存在调解的可能性。
在征询任某同意后,江城区法院将该批量案件快速移交给快维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同时组织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法官作专业指导。经过检索类案、梳理参考案例,结合系列案件特点及权利人著作权的独创性等多方面因素,引导各方当事人树立合理的诉讼预期。
最终,经与各方多轮沟通,达成37起案件各赔偿适当金额、4起案件被告承诺不再使用作品和销售相关产品的调解协议,并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
据统计,自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以来,江城区法院共指导快维中心调解成功案件155件,邀请特邀调解员参与化解纠纷108件。此外,江城区法院还在市市场监管局、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阳春市农村电商协会先后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深入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由于前端治理工作扎实,该院知识产权诉讼收案数从2021年的1130件降至2024年的376件,调撤率相应从31.33%提升至74.25%。
延伸职能
法治宣传引领创新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需注意哪些点?”“常见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有哪些?”“知识产权被侵犯应该怎么办?”4月15日,“亲清益企行”司法助企宣讲团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场普法行动在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拉开了帷幕。
为提升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激励创新创造,江城区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聚焦五金刀剪、电商等产业需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开展主题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纠纷权应对能力提升”的专题普法宣讲活动,通过法律讲座、案例解读、互动答疑等形式,为200余家企业送上“法治大礼包”,助力“阳江五金刀剪”等品牌擦亮“金名片”。
“本次讲座,不仅为企业厘清了知识产权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有利于引导企业在保护品牌的同时积极创新,提升行业整体影响力。”参与活动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江城区法院还开设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法官不定期走访调研辖区内创新产业园区,深入察实情、治前端、促营商,提供“点单式”服务,法官上门,法律入企,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江城区法院以专业化审判为笔,以联动化治理为墨,绘就一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新画卷。未来,阳江法院将持续砥砺前行,精心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异答卷,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撰文:巫雅柠 叶光遍 张嘉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