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新图鉴,莲塘街道多维服务打造银龄友好“家”体验

作者 曾南希 2025-04-22 00:00

在罗湖区莲塘街道仙湖社区活动室里,67岁的王阿姨指尖轻触平板电脑,电子地图上跳动的三维楼宇模型让这位刚从东北迁来深圳的老人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菜市场拐过旁边的大楼就到,这下总算把周边环境摸清楚了!”4 月16日,莲塘街道仙湖社区正式启动的“银龄导航计划”,作为莲塘街道“银龄关爱工程”的创新实践,正以科技赋能、场景化教学、志愿培育等多元模式,帮助辖区长者跨越“数字鸿沟”,全力构筑银龄友好型社区新生态。

智慧助老,打通便民服务 “最后一公里”

“银龄导航计划” 首站活动现场,20余位银发学员借助实地图,将森照菜市场、社康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8个重要便民服务节点深深印入“数字记忆”。来自湖南的周大伯在仙湖社康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自助体检机全流程操作,包括血压测量、骨密度检测等项目,并教授如何通过电子码打印检查结果以及绑定家庭医生服务。惊喜地说道:“现在学会了使用电子证件,以后挂号,我可以不用带身份证了。” 对于经常往返港澳的长者而言,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新配备的自助签注机更是一大福音,跨境服务半径直接缩短至15分钟生活圈。潘奶奶当场完成续签手续后,不禁感慨:“以前续签得专门跑去口岸,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就跟下楼买菜一样方便!”

分层服务,筑牢银龄群体“安全防护网”

莲塘街道在构建为老服务网络时,充分考虑长者不同需求,实施分层服务策略。“您知道吗?微信里的‘红包’可能是诈骗诱饵,‘客服’可能是伪装的骗子……”4月1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坳下社区别出心裁地将反诈课堂搬进社区。保险专家以《微信支付中的“隐形陷阱”》为题,结合近年高发案例,深度解析居民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场景,并结合真实案例揭露“虚假红包诈骗”“钓鱼链接盗刷”“冒充客服退款”“微信好友借钱骗局”等套路,现场传授“反诈秘籍”。

据统计,今年以来,街道已累计开展21场适老化培训,内容涵盖智能手机应用、健康膳食、安全用药等6大类生活场景,全方位守护长者生活安全。

长效关爱,激活银发群体“志愿新动能”

“请扫描这个二维码进入志愿服务系统。” 4月18日下午,莲塘社区开展了“激活银龄力量,助力志愿莲塘”长者志愿者培训活动,邀请了近30位热心志愿服务的长者志愿者参加。活动旨在激发老年人的活力,充分发挥“银龄”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和长者服务领域作出更多贡献。活动中还宣读新时代“银龄行动”倡议书,激励社区广大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积极响应“银龄行动”的号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做银龄思想的传播者、银龄理念的践行者和银龄风尚的示范者,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展现“老有所为”新担当。

据介绍,目前,莲塘街道积极组建起多支银龄志愿队,两年来累计开展文明劝导、秩序维护、走访慰问等社区志愿服务高达54场次,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助老”服务品牌。

目前,莲塘街道已构建起 “1个街道枢纽+8个社区站点”的为老服务矩阵,完成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长青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应用、舞蹈、书画、京剧等18门适老化课程。正如街道相关负责人在银龄座谈会上所言:“我们要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不仅要当好长者跨越数字时代的‘摆渡人’,更要搭建好‘银发舞台’,让‘养老’变‘享老’从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撰文:南方+记者 曾南希

通讯员 陈兵

编辑 吕诗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