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广东,正在“双向奔赴”

南方+  2025-04-29 07:00

春日岭南,生机盎然。无数学子在这里寻找机遇、追逐梦想,演绎着一场青年与广东的“双向奔赴”。

4月26日至4月28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青年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系列专题招聘活动在广州、汕头、湛江、清远四地举行。

活动聚焦“百千万工程”主题,在华南农业大学设置省级示范招聘主会场,并在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职教城(清远)分别设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会场,围绕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海洋经济、现代产业技术等领域,募集3300多家单位提供就业实习创业岗位超4.8万个,吸引超2.1万名青年参加活动。

紧锣密鼓,热潮涌动。兴乡青年现场招募创业合伙人、创新设立AI智能专区服务求职者、为青年来粤追梦送上“大礼包”……3天4场招聘会,在团省委等单位服务保障下,广东与青年持续“双向选择”——青年找到舞台,广东赢得未来。

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2个小时就收了20多份简历!”4月26日,在专题招聘活动的主会场——华南农业大学,粤东粤西粤北招聘专区的摊位前人头攒动,广东真陨石珠宝公司创始人林建安笑着展示桌上满满一摞简历。

华南农业大学主会场

华南农业大学主会场

该公司位于汕尾,这天70%来求职的学子都是汕尾人。他们来自法律、财务、外语等不同专业。林建安感慨:“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想回乡工作,对于职业也不设限。”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主会场招聘会着重募集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企业线下参加,包含农业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文旅企业等,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为县域高质量发展链接优质青年人才。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专员李林奇一上午就收到了超过80份纸质简历。她带来了一批优质校招岗位,工作地点分布在阳江、江门、惠州、汕尾等多地。“来咨询的学生超过100人!”她高兴地说,不少青年的简历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现场设置兴乡创业合伙人招募区

现场设置兴乡创业合伙人招募区

“从客家腌面到梅菜扣肉,从潮汕牛肉丸到海鲜生腌,从广式茶点到老火靓汤……乡村振兴需要你的独家配方!”现场,蓝绿相间的展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

这是招聘会特别设置的“百千万工程”“发展到广东”两个主题宣传展,全方位展示全省“百千万工程”成效、青年人才政策,并聚焦相关地市就业需求,搭建对接平台。

粤北分会场青年招聘AI智能服务专区

粤北分会场青年招聘AI智能服务专区

不只是主会场。4月26日到4月28日,从粤北到粤东到粤西,3场分会场招聘会接连举办,紧扣当地特色产业,为“百千万工程”招揽急需人才。

——4月26日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粤北地区分会场,400余家省内企业花样揽才,场面火热,为粤北地区及省职教城(清远)青年提供涵盖现代农业、电商运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超1.2万个岗位;

——4月27日在汕头大学举行的粤东地区分会场,220家企事业单位线下招聘,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提供约3000个优质就业和实习岗位,现场还搭建了返乡创业成果展、路演赛,让南粤青年看见全省各地县域发展的广阔天地;

——4月28日在广东海洋大学举行的粤西地区分会场,则聚焦现代海洋牧场、海洋装备等“蓝色产业”,170多家企业共提供3800多个岗位,现场投递简历数量达6441份,其中约1065名毕业生与企业达成意向。

与此同时,分会场招聘活动均同步开展空中双选会,与省共享招聘平台相连通,持续推进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

企业招聘代表与求职学子进行交流

企业招聘代表与求职学子进行交流

据团省委统计,本次系列专题招聘活动共提供岗位数超4.8万个,包括各类央国企、独角兽企业,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帕西尼感知、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等高新科技单位,“环两山”板块的文旅企业等,既为我省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也为青年在广东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诚意十足、细节拉满”是现场求职青年们的共同感受。系列专题招聘活动提供的岗位月薪集中在5000—10000元不等,最高达每月10万元;既有招揽博士的“高端”岗位,也有面向专科生的丰富机会;除了正式岗位,还包含了1.3万个实习岗位——全方位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求职、实习、实践需求。

支撑青年寻找人生“新蓝海”

在华南农业大学主会场,“青春助力百千万”兴乡青年招募专区尤为火爆。在雷州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陈苗的摊位,一排排石狗文创精雕细琢,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目光。

“来雷州,一起当小老板!”陈苗笑着说,期望招到擅长文创设计与自媒体运营的青年人才,作为创业团队的核心骨干,共同在乡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陈苗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一名学员。这一由团省委、腾讯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培育计划实施两年来,通过开展乡村实训、举办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激励广大青年投身兴乡创业工作,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有了成熟的创业思路和前期成功的创业实践,正是壮大团队“大展拳脚”的时候。4月26日,该计划的不少学员都来到招聘会现场,拿出“看家本领”招募合伙人。

兴乡青年市集

兴乡青年市集

如今,越来越多青年都愿意到基层去,干出一番新事业。为吸引青年选择广东、爱上广东,系列专题招聘活动不仅让青年就业有选择,更是创业有蓝海、实习有机会、实践有舞台。

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分会场,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区同样成为焦点。

这里配备了真实直播间,青年可以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从选品、脚本策划到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实操,快速掌握直播话术、流量运营等实用技能,零距离感受创业实战氛围。

“从选品到上架再到销售,完整流程的实操让我们对返乡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应届毕业生小林体验直播带货后感慨。

系列专题招聘活动现场还开放相关志愿者招募活动,例如广东海洋大学分会场开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招募及实习实践岗位专区,增设大学生应征入伍动员与西部计划基层服务宣传等项目,为青年提供多元化发展选择。

现场指导简历优化,打造职业妆造;开展职业指导沙龙,AI模拟面试;开设兴乡青年市集,一边找工作一边逛特色文创,收获农产伴手礼……一站式暖心、贴心服务,也让青年学子们感受到“广东温度”。

“职业妆造区”为求职学子服务

“职业妆造区”为求职学子服务

当前,“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如火如荼实施。

团省委不仅通过系列专题招聘会搭建平台、筑巢引才,同时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前往省外如山东财经大学、兰州大学等重点院校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吸引更多青年到广东追梦圆梦。

截至目前,团省委及各地团市委已累计赴11省113所高校举办40余场专题宣讲会,持续扩大“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在省外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同时,组织动员省外高校粤籍学子成为家乡在校“宣传大使”,面向身边同学宣讲广东各地的特色文化名片和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

粤西分会场

粤西分会场

“我们在北京、武汉等地高校集中区域建立联络站,传播全省各地人才政策,及时回应省外大学生来粤发展的期望和需求。”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与省外100多所重点高校建立联络机制,并建立全球高校留学生联络站130个,构建起来粤发展人才库。

组织举办“千名博士湾区行”系列活动;吸引港澳及海外院士团、博士团来粤深度考察及合作;结合“百千万工程”需求,吸引超1万名兴乡创客来粤培训实践……广东共青团诚揽英才、多措并举,推动更多省外学子了解广东、爱上广东、奔赴广东。

为青年来粤追梦送上“大礼包”

以城市温度托举青春理想,让来粤逐梦更加安心。连日来,广东共青团通过一系列政策护航,为青年群体送上“大礼包”,让青年来粤就业创业、实习实践的同时,也能够安居乐业。

在招聘活动举办之际,团省委便上线推出广东青年“城市礼遇包”,并在招聘会主会场设置宣介展位,展示21个地市的人才引进、就业补贴、住房安居等政策,破除青年“留粤顾虑”。

粤东分会场招聘活动现场

粤东分会场招聘活动现场

在佛山,制造业领域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全职新引进的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师、硕士研究生,可享每月750元定额租房补贴,最长申领3年;在惠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享有50万元的资助;在广州,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每月可享800元、最长3年社保补贴……

“广东不仅能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也注重在生活上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希望能留在广东工作。”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林雁南现场了解情况后,对留在广东发展更有信心。

粤东分会场职位一览表区

粤东分会场职位一览表区

今年3月,团省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继续开展“青年安居计划”广东“百千万工程”高校毕业生住房无忧服务行动,重点面向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海外留学)毕业生,健全完善青年住房供应体系,通过推进青年驿站建设、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范围、整合社会化租赁住房、增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给等方式,切实服务青年安居。

团佛山市委对来求职的市外应届毕业生,最长提供7天6晚的青年人才驿站或合作酒店免费住宿;团东莞市委带动全市青年人才驿站,为来莞求职就业、实习见习青年提供单次最长15天、全年最长30天免费住宿;团汕尾市委积极发动青联、青企以及青创酒店民宿行业单位共商青年驿站共建模式,联动社会力量为青年人才提供住房服务……青年通过“青年安居”小程序,即可查询了解相关住房安居资讯。

粤西分会场

粤西分会场

“实施‘青年安居计划’,不仅仅为来广东找工作的青年提供一张床、一间房,还为他们了解广东、爱上广东、留在广东提供了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机会。”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将政策的温度传递到广大青年心间,转化为促进青年就业的具体成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陈伊纯 李秀婷

拍摄: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部分图片来源于团省委)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