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台山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曾经身穿军装,以铁血丹心捍卫家国安宁,将青春献给祖国。退伍后,他们换上“新战袍”,奔赴“新战场”,坚守在各个岗位上默默付出,书写着这个时代的感动,传递着昂扬向上的榜样力量。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滚烫人生,倾听他们继续发扬军人优良作风、在新岗位上积极作为的故事。
即日起至8月2日,一起为这些退役军人点赞!(排名不分先后)(可多选) 黄海华 谭晓勇 林卓波 余博雅 伍万曼 邝卓怡 洪成祥 张继生 张廉城 许水祥 关日峰 黄伟达 提交
黄海华:直播带货助农增收,赋能乡村特色产业
黄海华,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1997年退役,先后获得台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台山市转复退军人“勤劳致富”先进个人、台山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他在退役后回到家乡台山,担任松蓢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引领乡村振兴。黄海华主张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在2020年成立松蓢村支部委员会美如华种养专业合作社党小组,把党建工作与合作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1+1+N”运营模式,使“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
在他的推动下,松蓢村引进优良品种如木瓜和南瓜,养殖罗非鱼和生产蛋鸭等。黄海华还利用电商渠道推广农产品销售至全国。如今,美如华合作社已成为江门市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示范点。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和物流公司合作,合作社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物流费用,建立了从品种研发到种植、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为村民提供从播到收“一站式”服务。同时,他致力于培养乡村能人,通过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培训,提升村民的生产技能、直播带货技能,带动松蓢村经济增长,形成了“头雁效应”,激发了全村的发展活力。
谭晓勇:擦亮军人底色,彰显实干担当
谭晓勇,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12月退伍,现任广海镇奇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12年来,他始终全身心投入到为村集体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之中,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用实干苦干彰显了退役永褪色的军人底色,先后被评为台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台山市“最美退役军人”、江门市“最美兵支书”。
每一年,他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聚焦辖区群众最关心关切、村集体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列出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着力解决一批民生实事。近年来,他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投入45万元安装3公里路灯和减速带,改善村民出行安全问题;投入25万元改造奇石村敬老互助站,提升敬老服务工作质量;投入70多万元对全村4000余米水渠进行全面检修清淤、新建渠道硬底化500米、修建辖区内西关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洋渡灌渠维修和窦门潭排水闸口清淤工程,持续优化改造水利设施,不断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林卓波:活化闲置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村
林卓波,中共党员,1990年3月入伍,1993年12月退伍,目前担任台山市水步镇大岭村党支部书记。他专注于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解决民生难题,助力村民实现幸福生活。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于2022年荣获江门市“最美兵支书”称号。
林卓波坚持以产业兴村为重点,充分利用村子靠近中阳高速、台开快线等交通线路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成功改造了闲置楼房和老屋,大岭村打造了集民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君兰瓦居民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此外,他积极推动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富民工坊,引进了永兴农庄、广东波英过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约110名村民就业。在林卓波的带领下,水步镇大岭村不仅成为江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还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余博雅:脱得下的军装,脱不下的担当
余博雅自2020年10月担任白沙镇岗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增长,使村集体收入三年内增幅达到82%。收入增加后,他重视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集体资金和群众捐助等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如道路硬化、村面硬底化、路灯安装和灌溉渠工程,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此外,余博雅将关爱特殊群体视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辖区的平安与和谐。他特别关注辖区内的6户低保户、10户特困户和44名残疾人,定期进行关怀和慰问,不仅在节假日积极争取更多福利和资源来帮助他们,还通过各种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伍万曼:“兵支书”的“头雁”担当
伍万曼,2004年参军入伍,2006年退伍,在服役结束后,伍万曼怀着回报祖国、为建设家乡出力、服务群众的初衷,回乡担任北陡镇大步头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伍万曼积极寻求合作商,鼓励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开展投资,推动建成大步头村制衣工坊,带动本村20余名家庭妇女灵活就业,实现在家门口的劳动增收。其次,通过打造集学习培训、休闲娱乐、议事决策、科普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主题公园,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和党建文化的熏陶。伍万曼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筹集50万元资金整改水利设施,加固河堤、设置排洪闸,打造大步头村一河两岸工程,有效解决水患问题;推动建造避雨凉亭,升级候车亭并增添30人凉亭,提升便民服务和乡村治理形象。
邝卓怡:探寻强村路径,激活“造血细胞”
退役军人邝卓怡在2013年的时候响应号召回到农村,担任白沙镇冲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面对过去土地资源管理复杂、效益不显的现状时,他不畏挑战,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入村组联营的创新经营模式,邝卓怡带领冲云村的多个经济合作社,成功整合和统筹大片鱼塘土地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最大化,发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冲云村的多个经济合作社通过委托冲云经济联合社进行流转和出租,利用“三资”平台进行公开招标出租,交易价格高于预流转交易价。这一举措不仅使村级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每年为村民和组织带来数万元的增收,也有效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更为重要的是,邝卓怡将经济合作社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中公共事业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如安装了412盏路灯,村内主要道路路灯覆盖率达90%以上;重修或新建村道6.7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在重大节日对特殊群体开展慰问,传递关爱与关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深化了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成为地方发展的亮丽典范。
洪成祥:不忘初心献余热,一心为兵解难忧
洪成祥,中共党员,1979年入伍,1983年退役返乡。36年的基层工作生涯中,洪成祥从未忘记自己军人身份,积极投身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先后多次获评台山市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他自筹60余万元资金创办的上川岛红色文化展览馆内设立了“洪叔老兵调解室”,专门负责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洪成祥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和军人背景,为战友、群众化解矛盾、疏解心结,以真诚和耐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他的“调解法宝”是要在“情味”“法味”之外,创造性地将“兵味”融入其中,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到“事心双解”的效果。截至目前,他共调处邻里、婚姻、民间借贷等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调处成功率95%。群众称赞他的调解室“办事儿就是可靠”,体现了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厚影响力。
张继生:退役不褪色,一心为民守平安
张继生,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1999年退伍,现任台山市公安局赤溪派出所辅警,2000年加入辅警队伍,现已从事辅警工作长达24年。他以“站好一班岗,守好一方土,惠泽一方民”的宗旨,积极履行职责。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先后12次荣获“优秀辅警”称号,2020年10月被江门市公安局评为“南粤辅警之星”,2021年3月被省公安厅评为“南粤十佳辅警”,2021年被评为台山市“最美退役军人”,2022年被评为江门市“最美退役军人”。
赤溪派出所辖区流动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张继生深知责任重大。他每周定期走访镇综治维稳办和村居委会,全面掌握治安情况,并常走村串户了解群众实际需求。他对辖区的道路交通、企业情况、人口变动等了如指掌,被称为派出所的“活地图”。与群众的深厚关系让张继生成为当地群众的信赖之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阿生”。他在过去20余年中调解了400余起民意纠纷,为群众解决了百余件实际问题,调解成功率接近100%。
在危急关头,张继生总是冲锋在前。2020年8月,他休班回家的路上,目睹一起寻衅滋事案件。一名嫌疑人持刀行凶,张继生勇敢阻止并遭受腹部刺伤。尽管受伤严重,他仍强忍剧痛组织群众并成功将嫌疑人驱赶,直至警方赶到将嫌疑人逮捕归案。张继生经过重症监护治疗两天一夜方才脱离生命危险。张继生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受社会各界赞扬,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基层辅警的职责与担当。
张廉城:一片“兵心”在讲台,点亮青少年“强国梦”
张廉城,2005年退伍后通过自学考上大学本科,获得双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台山市新宁小学的教师,并继续深造,取得教育学研究生和心理咨询师资格。他在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细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为后进生补习功课,先后获得学校颁发的“优秀辅导老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他将军营生涯中的国防建设经历融入教育实践,以活力洋溢和生动趣味的课堂风格,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浓厚兴趣。张廉城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过各种志愿活动和宣讲活动,向青少年传播爱国情怀。
每次宣讲前,他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和收集感人事迹,以生动案例和动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唤起他们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感。他以充满深情的宣讲方式,教育了学生,更塑造了一批爱国心强、责任感重的新一代青少年。
许水祥:军魂永驻,不负韶华育桃李
许水祥生于1981年,1999年应征入伍,2002年退伍。退役后,他踏上了教育之路,并成功获得体育教育专业学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作为台山市培英职业术学校的一名教师,他以踏实务实的态度,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他的辛勤努力与成就不断得到肯定,先后荣获台山市“优秀教师”“体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练员”等荣誉,并在学术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主持了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将国防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他通过组织国防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军事训练和实地演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感。
关日峰:让校园里闪耀爱国光芒
关日峰,2001年入伍,2003年退伍。军旅生涯结束后,他坚定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在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任职多年,关日峰教学成果显著,得到了家长们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台山市教研公开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台山市教育系统主题征文中荣获中职组二等奖,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德育研究课题获得江门市教育局立项。
在教学岗位上,关日峰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教育先锋和灯塔。作为思政课教师,他有效地将军人的纪律性、执行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课程设计上,他结合军旅生涯和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制定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许多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树立了为祖国贡献、投身军旅的理想。关日峰还推动创建成立学校的国旗班,并指导国旗班学习升旗礼仪和国旗法规,肩负起学校所有重要活动的升旗任务,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黄伟达:这个“兵教师”不简单
黄伟达,2012年12月入伍,2022年12月退役,经历了十年的军旅生涯,期间荣获“四有军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官”等多个荣誉称号。退役后,他成功转型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成为兵教师的一员。在广州大学台山附属中学,他不仅在教学管理中贯彻军人的纪律严明和责任心,还在国防教育中注入创新元素。他巧妙地将战史战例、英雄事迹和红色故事等内容融入沉浸式体验活动中,使国防教育不仅有传统的“正”的价值内核,还有现代的“新”的形式载体。通过“走新”+“走心”的方式,他赢得了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和认同,成功凝聚起了强军报国的青春力量。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了国旗护卫队的建设,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学校重大活动中的国旗护卫活动,深化了学生的爱国、爱旗、爱校意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他还开设了学校的国防特色课目和国防教育特色研学活动,包括应急棍、刺杀操和格斗术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赞誉。
整理:叶芷晴
通讯员/图文素材:叶嘉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